備采結束后又過了幾天,出擊吧國寶特工第一期正式播出。
看了直播又來看錄播,兩種不一樣的快樂
比你們早看早知道內容,卷死你們
聽說錄播有大家的備采和新物料,期待期待
直播我沒看,但這幾天一直被沈舟然的幾秒回眸和他彈古琴的動圖刷屏,終于能看到完整版了
還有詹悅辰跟葉音配合秒速答題,那速度簡直了
彈幕一說完這個,全是一水兒的“哈哈哈哈哈”,夾雜著幾個“春江花月夜”。
很多人不明所以,連連追問看了直播的人到底怎么回事。
追直播的大家很有職業精神,堅決不劇透,讓他們自己看。
大家更抓心撓肺了。
看直播并堅持全程的畢竟是少數,畢竟要錄制連續十幾個小時太累了,看得人也累,大家還是更喜歡錄播,還有后期的特效處理。
首期的播放量在上線一天后達到了六百萬,這對整個節目組都是讓人振奮的消息。
而且這個數量在不斷上漲,起先是五位嘉賓的粉絲和看到路透好奇的網友貢獻了第一波播放量。
接著就是被這種新穎的宣傳傳統文化的綜藝吸引來的第二波網友,然后越積越多,喜歡的人不斷口耳相傳,節目組也在努力營銷。
借著傳統文化熱和央媽的扶持,路子走得寬廣又順暢。
要說這期綜藝里最亮眼最出圈的,還得是沈舟然。
當他坐下來輕撫古琴,抬手起落邊唱邊奏時,你好像不是趴在床上或者歪在沙發上看綜藝了。
而是身處夜半寒山寺,看著凋敝的枯葉,聽著烏鴉凄厲的叫聲。再遠一點是山寺鐘鳴,月光清寒。
一人獨坐,凄苦哀愁。
伏羲作琴,舜定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七弦琴流傳三千多年,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優秀的文化不應被埋沒。
在節目的最后,作為管家的孫館長拿出了那把仿制的獨幽琴,給大家細細講解這把來自一千多年前工匠所制的古琴來源以及千年歷史,把歷史書中的人物永琴串聯,將他們的思想融于琴音。
孫館長說起這些如數家珍,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可見功底深厚。
其實節目組有擔心過,過長的科普會不會讓觀眾們失去興趣,考慮過是否縮減最后的講解時間。
但最后的決定是保留,一幀鏡頭都沒有剪掉。
他們選擇相信前期的鋪墊已經足夠,哪怕是能激發出一半人對古琴,對傳統樂器的熱愛呢
結果出乎意料的好,幾乎是所有看完一整期節目的觀眾都留存到了講解結束,數據沒有跳水。
孫館長知道后非常高興,在節目組的群里發了很多語音,重復最多的那句就是“看來大家還是喜歡咱們的文化的嘛。”
觀眾們也終于
聽到了沈舟然作詞作曲,跟陸河合作的主題曲,烏夜啼。
節目組特意給主題曲錄制了v,并且說明v的視頻腳本為沈舟然先生。
姝珂提醒您病美人在修羅場不干了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v中,沈舟然是一名文物修復師,受聘后第一次來到他即將為此付出一生的大漠黃沙,見到了那些破損的文物。
被特制膠布整面撕下來的壁畫,只剩光禿禿的墻壁;兵痞們燒火做飯升起的黑煙,染黑了頭頂精致的藻井。
無知后人用艷俗刺目的大紅大綠給菩薩們涂上色彩,親手毀掉曾經的美好;藏經洞中三萬多文物流失海外,再尋不歸
前期的曲調壓抑悲愴,沈舟然的聲音攪散了漫天的昏沉砂礫。
“暗暗黃塵隨馬去,朝又暮,鐵騎踏破梵音夢。”
“細雨孤燈霜露下,提筆幾度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