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是中平六年,朝堂上風云變幻。昏聵無能的漢靈帝去世,只留下兩個年幼無知的兒子。
宮中被稱為十常侍的大宦官和兩位太后爭權奪利,而統攝朝政的大將軍何進為了消滅宦官,竟引狼入室,命涼州軍閥董卓、并州刺史丁原等人帶兵進京。很快何進身死,董卓殺了丁原,把持朝政。
荀彧、荀攸等漢臣不愿與董卓同流合污。所以就有了荀彧辭官,回鄉另覓他法。荀攸卻堅決不走,欲同幾位知己好友一同行刺董卓。
荀彧卻覺得“縱使董卓身死又如何”即便刺殺了董卓,依舊是西涼軍閥和把持朝政,必須要聯合各地諸侯力量將西涼軍趕回涼州才行。
兩人政見不同,荀彧自己帶人往故鄉潁川去了,想要尋覓能夠匡扶漢室,掃除君側奸佞的重臣。
人才濟濟、土地肥沃,集中了許多世家大族繁衍生長的潁川郡治安相對安定,成了京城人士避難的首選。
在洛陽入潁川的必經之路上,就坐落著燕綏的田莊。因依云夢山而建,得名云夢田莊。莊子只有百余佃農,耕地瘠薄且分布雜亂,一直蜿蜒至官道上。山上就是曾經破破爛爛的云夢山寨,燕綏穿越之初倒插蔥摔進去的地方。
多年前這里是小甜村,是有上百戶人家的中等村落,因井水甘甜而出名。后來經過大旱和瘟疫,村民或淪為田莊奴隸和佃農,或搬遷至他處。田莊的歷代主人逐漸吞并土地,吸納佃農、賓客,地盤和仆從擴大了幾十倍不止。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隨著過度耕種,地力越來越薄,田莊主入不敷出,這地方也沉寂下去,直到莊主在去歲冬季換了人。
如今,從馳道上看還不顯。但翻過延綿不斷的土丘,別有一番洞天。登上高處上遠遠朝東望去,卻見夏色迷人如酒,麥子金黃似浪。
田莊煥然一新,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水渠穿插其中。層層疊疊的梯田仿佛九曲連環,風中彌漫著麥子悠長的韻味。
自從燕綏接手了云夢田莊,開墾土地、購入家畜、修葺房屋,莊子的人口也迅速增加了起來,煥發出勃勃生機。
此時的云夢田莊一分為三,一是靠近馳道的小甜村,除了種麥,還沿著官道開了食肆、邸店、布坊、醬坊等涵蓋衣食住行的鋪面,除了莊子的佃農,還雇傭了些伙計在此做活。不但能實現莊子的自給自足,還和來來往往的行商做生意。
二是在小甜村后面,在籬笆緊密環繞的大甜村,種植了大量的地瓜、玉米、土豆等漢代百姓見所未見的高產作物,田地里碩果累累。為了不被有心人發現,大甜村前后守備十分森嚴。
三則是耕戰一體的云夢山寨了,依舊坐落在山頂。只有前后山兩條僅能容納馬車的窄道通行,前后均順著山勢設三層關卡。
而沿著山頂開墾出來的層層梯田,能夠利用山泉水灌溉。梯田上種植了從系統兌換的高產小麥,畝產最高甚至能達到一千斤,是漢朝本土未改良小麥的三倍,是整個田莊最寶貴的資產之一。
此時,燕綏戴著一頂棕色席帽,著一身竹青色的布袍,穿梭在田埂之間,身后跟著個著粗布麻衣的老農。老農們時不時彎腰將麥粒捻起,放在嘴里細細咀嚼,頻頻點頭,望向莊主背影的眼神熾熱又虔誠。
“今年是個大豐年啊,這夠全莊人吃兩三年了”
“真是神跡啊,從來沒見過結這么多穗子的麥子”
“莊主一定是神仙派來救我們的,以后再也不會有饑荒了”
他們不知道莊主是怎么做到的,本能覺得只有神仙手段才能帶來仙種,讓稻穗沉甸甸綴滿了枝頭,產量竟是往年的兩三倍之多。
行至一大片綠油油的田地,這塊的作物莖稈高且直,葉片扁平寬大,線狀披針形,卻是不該出現在這個年代的作物產自南美的玉米。
玉米不像小麥一樣密密麻麻,反而有些稀疏,每個桿上綴著兩三個豆青色的玉米棒。老農們有些忐忑地解釋說“莊主,大抵是一開始澆水澆得太多了,就長得不太精神,結的果子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