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莊主,那是他們的福氣。就如云夢田莊佃農奴仆以前吃不飽穿不暖,年年都有人餓死。自從莊主來了,可是每天三頓飯,所有人都吃得飽飽的。
不僅如此,所有的土匪也是這樣。以前只有大頭領吃香喝辣,手底下的人饑一頓飽一頓。若是大頭領及其趾高氣昂的親屬心氣不順,還會把看著不順眼的人肆意鞭打一通。如今所有人都能吃上飽飯,還不用過擔驚受怕的日子。正是如此,眾人才在最初的懼怕過去后,對燕綏忠心耿耿。
燕綏其實也沒什么心理負擔,陽城已是她的掌中之物,現下不過是先行將范黃莊收入囊中,將良田和莊里的勞動力速速利用起來。
不過,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燕綏開始畫餅“范黃莊是個大莊,等秋收后我們可以種上大片的土豆,收成時每位兵都可以憑借糧票兌換。”
眾人一聽,精神為之一振“土豆可是好東西啊,燉爛了那滋味和肉一樣香,還綿軟好咬”
“這次咱是不是能播更多的種子”
“啊,我真喜歡烤土豆,僅次于烤紅薯,可惜上次為了留種只分到了五六個。”
春季的時候各個山頭都種過一茬土豆,最近開始收成了,那東西好吃又容易飽,產量還特別高,所有人都很喜歡。
燕綏心中十分清楚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都比得讓人吃飽穿暖來得信服。
漢代百姓對待道術的態度都是實用風。比如張角起義的時候教眾覺得他能用道法治病,有本事戰無不克,于是一呼百應,爭相打開城門、主動捆了官員迎接黃巾軍。等張角吃了敗仗、無暇顧及百姓,甚至放任手下搶掠百姓糧食、裹挾百姓成為排頭兵時,百姓立即不干了。轉而投向官府,一起打黃巾賊。
所以她統領百姓和土匪都一個綱領“跟著我能過好日子。”
還有一個硬道理,大多數土著對于無法想象的東西充滿了畏懼之心。只要將人打服了,留下“不可戰勝”的印象。就不再是張角一類的“妖道”和“叛民”,而是“天神下凡”和“活神仙”了,手底下的人就難生反心。
不過,這擴張地盤的要落下第一子,燕綏難免有些緊張。而且趁人之危之舉怕是會引起荀彧和賬房先生不滿。
賬房先生還好說話些,大不了自己放下身段好好哄哄。
至于荀彧
清貴的荀文若說不定更看不上自己了。
但若想在這亂世保全自己,又豈能不爭自己懷揣系統,異于常人,田莊如今種有奇珍異草,若是實力不濟,就如幼兒抱金立于鬧市,危險重重。
燕綏長嘆一聲罷了,等拿下一官半職,再探探文若的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