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勾唇一笑,拱手道“不才燕綏,表字行云,有幸得見諸位潁川才子。”
鐘繇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難怪郎君談吐不凡,鄙人鐘繇,表字元常。”
陳群連忙道“不才陳群,表字長文。”
著薄柿色衣衫的男子拱手笑道“愚司馬朗,表字伯達,見過燕縣令。”
司馬朗燕綏微微挑眉,早就料到會在拍賣會有收獲,沒想到居然能見到司馬朗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的叔父。
現代人對司馬朗印象淡薄,但都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語中的主角熟到不行。
一直對司馬家沒什么好印象的燕綏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司馬朗怎么像是狼窩里蹦出來個小白兔呢,不會是黑心的吧。
“沒想到縣令會親至,”司馬朗欲言又止“畢竟陽翟距離潁川百里”
燕綏我也沒想到這里面會有你啊,其他人誰會去告狀。雖然她也不怕潁川太守,不過在出城前還是不要鬧得動靜太大,于是重重嘆了口氣“若非陽城流民需要施粥,討伐黃巾賊的軍隊也需要糧草,我也不至于出此下策啊。”
眾人吃了一驚“原來縣令籌劃良久,是為陽城缺糧一事”
陳群更是訝然“我這一路過來,看到流民們都趕往陽城求一條生路,還以為陽城糧食綽綽有余。”
雖然燕綏舉辦了拍賣會,但顯然在座的幾人都沒覺自己被宰,反而覺得把珍稀之物拿出來拍賣的燕綏很懂得取舍。
人都有先入為主的印象,陽城收留流民、以工代賑的事情,關注民生的三人早已知曉,且方才得到了荀彧的確認,此番拍賣并非為行商,而是為了謀善事。
信賴荀彧人品的他們,自然而然地就認為燕綏是在籌措糧草,協助流民過冬。
畢竟荀家,可不會為了財帛折腰。
“
流民每日嚼用都是一筆大數字,奉朝廷討伐黃巾賊的兵士后續也要源源不斷的支援。”燕綏苦笑道
dquo雖然有不少仗義疏財之士協助某施粥,但熬過漫漫冬日有些困難,我便依幕僚們所言,將自己游歷西域和蓬萊同行商交換的諸物拿出來拍賣,得了銀錢采買御寒和果腹之物啊。4”
不過得了這些銀錢和源源不斷的訂單,買到的糧食能用到明年秋收了,也是好事一樁。
司馬朗吃驚道“陽城果真對所有流民來者不拒”
燕綏頷首“收納流民、安撫百姓是我身為陽城縣令職責所在,當然義不容辭。”
陳群也被燕綏采納幕僚意見,貢獻自己私庫的精神所打動。
似乎是猜到了大家的想法,燕綏解釋說“雖然不是陽城本土人,但他們來到了陽城的地界,便是我管轄的百姓,只要在陽城遵紀守法,我有什么理由不管他們呢”
鐘繇嘆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今日得見使君,真是讓人自愧不如啊”
燕綏連忙謙虛道“您過譽了,是綏自不量力,眼下才捉襟見肘,幸而文若出手相助,更得各位捧場,這才僥幸募得資材。”
司馬朗有些艷羨“潁川有您這樣的官員,何其幸哉”
鐘繇摸著胡子笑道“貴祖父曾任潁川太守,當年亦是治理有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