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衍正有此意,笑道“法正擅長詩經,在家中也經常為賓客表演,我之前也和奉孝提起過。法正,就以坎坎伐檀兮之調開始吧。”
“師父、父親,豈不聞莊子所云童子夜嘯,鬼數若齒除夕夜萬一喚來年獸呢”
只想安穩啃雞腿的法正,苦著一張包子臉,很是無奈怎么到哪兒都擺脫不了這個命運啊
燕綏表示法正這孩子果然不簡單,居然有獨特推脫表演技巧,還一副有理有據的樣子。
可郭嘉是誰,他可不會輕易放棄“外頭正放著爆竹呢,爆竹辟山妖惡鬼,你怕什么”
漢代,爆竹指的是用竹子放進火堆里燃燒,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院子里護衛和侍女正循著古禮,燃燒爆竹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平安。
“讓法正先吃飽,這個年紀可經不得餓。”燕綏忍俊不禁,拍了拍郭嘉的手背“你們就別逗他了。”說罷,給法正夾了個水餃。
法正一臉得救的表情莊主最好了
華佗摸著胡子道“羊肉水餃要趁熱吃,補氣血補肝腎。”
燕綏提醒道“還要蘸蒜泥和醋調的汁,去膩的。”
郭嘉咬了一口,露出了驚艷的表情。
眾人暫時放過了法正,紛紛嘗試,一吃果然驚為天人,紛紛感慨道“真是鮮美多汁啊。”
“皮薄餡多、口感豐富、咸味適中,又能補虛溫中,實乃好物啊。”
“文若不覺得咸吧小廚房平時醬油和鹽都放得多,吃起來口味會有點重。”荀彧平時
口味清淡,燕綏有點擔心他不習慣,便溫聲詢問。
“我覺得就著蒸餅吃剛剛好,”荀彧笑道“尤其是小炒雞,很是下飯。”
燕綏放心了“那就好。”
田豐忍不住問“莊中食堂,平時也是這般放油鹽么”
“食堂大鍋飯一般都是蒸煮,做起來方便些。”想到田豐沒在食堂用過飯,戲志才解釋道“不過有專門的小炒窗口,要額外用錢買。”
典韋在旁連連點頭“鹽是一直多放的,畢竟人吃了鹽才有力氣干活。”
田豐道“說起這個,城里的鹽價又貴了,莊子舍得放鹽,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啊。”
法正跟著郭嘉做事,對這個很清楚“您別擔心,莊子里的鹽都是自產自銷的井鹽,不受這個影響。”
先前為了有鹽吃,燕綏直接在隔壁縣買了一口價格高昂的鹽井。
沒辦法,鹽井在中原并不常見,自己隨口打個井幾乎不可能有鹵水。
仆從們從井中取出含鹽高的鹵水,再用蒸煮的方式將水不斷蒸發掉,剩下的便是鹽了,做好之后,再輾轉運到莊子里。
知道莊主一向關注民生,戲志才問“元皓,現在鹽價幾何”
“現在達到了每石3000錢,比前些年翻了一倍。”
“一石谷也就220錢。”燕綏道“這也太貴了,百姓如何負擔的起”
在漢代,一石約等于30kg,也就是60斤。百姓在納完各種稅賦后,家里剩不下多少谷物。
年景好的時候,除去留用的種子和自家吃的糧食,根本換不了百錢。這百錢既要留著看病、買布、針線和種種家用,還得買鹽。不吃鹽,就沒力氣下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