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一路話少,燕綏便帶著考校的意味問“寧平縣人口十萬,土地平坦而肥沃,然無家可歸者不計其數,文和覺得當如何安定此處”
他們在來的路上就遇到許多衣衫襤褸的流民正往潁川郡的方向走。
賈詡從容回答道“當學西漢郡守,處農在野,考校田籍和戶籍,讓百姓在此安居樂業。”
處農在田野,可以將百姓和耕地進行有效控制,進而保障區域的長治久安,讓諸侯今后爭霸天下無后顧之憂。賈詡胸有成竹,這必是挑不出錯的回答。
“西漢郡守,無不運用強力,打擊兼并之家。”燕綏微笑“不過這些年來朝廷沉疴已久,當年郡守該盡職盡責做的事情,現在卻沒有人敢做。”
西漢前期,郡守為一方父母官,權力大且十分擁立皇權,多盡心盡責考核田籍和戶籍,對隱匿田地和人口的大戶予以打擊,好讓他們把田地給吐出一部分來,朝廷再將公田分發給普通的百姓。這樣,才能安撫地方,免得生亂。
當然,這也離不開天子的大力支持。開國皇帝劉邦殺豪族就毫不留情,漢武帝劉徹更是頒發了遷茂陵令,讓地方郡守將富可敵國的豪強名單報上來,對他們進行舉家遷徙。
自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成帝年間,光遷徙豪強,就有十余次,可見朝廷為了防范豪強割據地方而做的努力。
然而到了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是依靠豪族發家,麾下大部分人都是豪族,其和豪族共天下,根本做不到集權。
他任命的郡守到了地方亦受豪族掣肘,根本施展不開。而且,郡守的權力也被大大削弱了。
陳群自告奮勇,慷慨激昂道
“群愿出一份力,昔年宣帝年間,膠東國國相勤勉政事、積極安撫流民,一舉招徠流民八萬,得到天子表彰、萬民愛戴,正是群的榜樣啊。”
打擊兼并,還地于民,安撫百姓,方能讓天子的統治長治久安,這其中的要害關系,但凡頭腦清晰的幕僚都明白,便愿效仿昔年的郡守和國相。
司馬朗亦主動請纓道“朗愿同豪強周旋,查明他們私吞的田地,讓他們補上賦稅、還地于民。”
其實儒家的正統、皇權剛正不阿的捍衛者,會主動扼制兼并土地的行為。
因為這些大豪強往往逃匿賦稅、隱藏人口,造成官府對百姓和田地掌控力下降、收到的賦稅減少。而且兼并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眾多的流民可不是皇權的想看到的,因為會動搖統治。
經過黃巾之亂后,陳群、司馬朗等儒家正統更是重視對流民的安撫,在潁川時兩人在這方面也是出了大力的。
因此,燕綏來陳國才特地帶上了兩人,期待他們作為官府代表和豪強之家之間展開勞動力爭奪之戰。
雖然兩人也是大家出身,但其家族都不在陳國。反而因為這樣的出身,能夠知己知彼。
現在只有賈詡沒有表態,燕綏歪頭看了他一眼。
這可是個吃力
不討好的活,賈詡沒有那么崇高的理想,不像陳群、司馬朗等年輕人一想到治國就熱血澎湃,想學先賢作出一番大事來。
對上燕綏的目光,賈詡不動聲色笑道“能為使君效命,詡義不容辭。”
燕綏暗道呵,我才不放心把你放在這兒,還是按照原計劃讓陳群留下吧。
被貼了募糧捐糧的條子后,當地最大的豪強張家,密謀召集眾人隱匿財物反抗,他家光仆從就有上千人,私兵部曲百人,歷任縣令都不敢招惹他,早就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子。
這件事情被斥候探聽到,燕綏立即派兵將張家團團圍住,將人抓到了衙門。在當地百姓的圍觀下,開始了審理。
當然,存在感較弱的賈詡也不是吃白飯的,被燕綏安排了詳細的差事后,眼光老辣的他翻看縣志、拷打下人,很快就拿到了口供。
燕綏發現,賈詡不愧是浸淫官場多年的人,效率的確無可指摘,考慮也很周全。
開庭時,張家私吞土地、隱匿人口、打殺百姓、擄掠良家女子的罪行被他一條條清晰地說了出來,而且物證、人證都準備得十分妥帖。
燕綏很快宣判,一拍驚堂木,視線緩緩掃過廳外圍觀的百姓
“如今證據確鑿,本官判決主謀張豐、張揮于今日午時斬首,張家成年人皆罰為苦力,未成年人一律收到戒堂,仆從若是參軍便在一年后恢復為自由身,否則沒入官奴。”
縣衙外有大片的圍觀的百姓,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地方一霸被囚車運到縣衙來,都很好奇新來的官兒會怎么處置他。
燕綏話音剛落,立即迎來了百姓的一片歡呼“今日方才覺得天晴您真是好官,是好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