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同諸侯競爭、引進賢才的利器啊,”燕綏和顏悅色解釋道“子義兵法諳熟于心,肯定知道成年人的選擇都是經過考量的,賢才不會貿然投奔,所以才要給人了解我們的機會啊。”
在古代長途跋涉費心費力,不但要冒生命危險,還要耗費大量資財,所以她才要給出更多的信息,讓謀士武將覺得不虛此行。
比起平凡無奇、光喊口號,甚至口號都喊得不響的其他諸侯,自己可是實打實的履歷滿滿。
這在求賢令后面附上自我介紹謀臣武將介紹和評價的,還是天下十三州第一人。太史慈連連擺手,都給整不會了,謙遜道“慈才疏學淺,又是剛來豫州,豈敢妄議使君吶”
“子義智勇兼備,在青州一帶名聲顯赫,就不要推辭了。”燕綏還拿出來了三小只的簡歷給他看“照著這樣的格式,實話實說就好,我們就主打一個真實。”
“這是”太史慈看著上面的內容目瞪口呆“九歲的諸葛亮、十一歲的龐統、十四歲的法正都在使君麾下做事”
他畢竟剛來陽翟,聽說了燕綏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沒想到不拘一格至斯啊
“我一向唯才是舉,”燕綏笑道“你看他們的文章,是不是不能以年紀論之”
太史慈一臉震驚的看完,感慨道“這短文真是錦繡文章果然,自古少年出英雄吶。我明白了使君的良苦用心,馬上就回去寫。”
太史慈拿著求賢令的一套資料很激動,結合一路的所見所聞,深感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燕綏暗自得意了一下不拘一格啟用官員,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拿到求賢令的讀書人都很好奇啟用了哪些賢才。這些簡歷上來寫的就是姓名和年齡。謀士武將們一個賽一個的年輕,自然讓人產生了濃烈的好奇。然后再拜讀賢才寫的或辛辣或華麗的文章,反差感這不就來了。
她沒發現太史慈眼中澎湃的感情,開始話家常“青州刺史焦和自從上任后一直沒什么動靜出來,子義可知其中原因”
“青州黃巾到處肆虐,親友在信件中同我說起過,焦刺史不擅軍事,自從到了青州就被黃巾追著跑,好幾次都被攻破了城池。”
太史慈土生土長的青州人,又在那為官多年,親友關系很鐵,即使到了豫州也有人寫信問計,可惜對于黃巾的肆虐他也束手無策。
比起豫州的小打小鬧,青州的黃巾實在是太多了
“那他跑得挺快的,”燕綏若有所思“黃巾這么一直鬧下去也不是辦法。”
“是啊,黃巾賊四處劫掠、說過之處如蝗蟲過境,”太史慈重重嘆了口氣“導致百姓流離失所、耕地荒廢。再這樣下去,所有人都要活不下了。”
“黃巾賊目光短淺,只求眼前的溫飽。”燕綏眼神變得銳利起來“然而他們活下去的代價是讓攻占地方的百姓流離失所,真是可憐又可恨。”
“大部分人是被裹挾其中,是黃巾賊每到一地擄掠進軍的。
”太史慈道“但一旦加入其中,就不可能回頭,也不值得同情了。”
燕綏道“必須由朝廷強勢鎮壓。”
太史慈不無惆悵“如今就算朝廷發兵青州,將黃巾賊大量收編也已經晚了。”
“何以見得”
“去歲黃巾賊攻打得太狠,大半地方都都被洗劫了,”太史慈痛心道“今年開春,沒有種子種地,談何收成”
“情況已經這么糟糕了么”燕綏陷入了沉思“這樣,就算朝廷想讓黃巾賊安頓下來耕作,也沒有糧食來支撐啊。”
這和豫州情況完全不同,豫州縣府里有糧,大戶也有大量的糧食儲備可以化緣。
“官員屢屢上書朝廷,請求剿匪。”太史慈道“但都石沉大海了。”
權臣把持朝政的大弊端之一就是影響不到自己的地方,再怎么亂都懶得管。
“現在京城更是自身難保,更是無從指望。”燕綏安慰道“子義不必氣餒,等豫州事畢,我會發兵救援青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