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途徑荊州治所時就將刺史王叡殺死了。等到了南陽,他聚攏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兩萬之眾,再加上有幾千人都是他的老部下,是從黃巾之戰中摸滾打爬出來的,勇猛非常。
孫堅許諾等攻占洛陽,所有人都能得加官進爵,再加上攻打荊州刺史時,他放任手下在南郡搶劫了一波,隊伍士氣很盛,都想著攻進富庶的洛陽。
他這支隊伍為了建功立業而來,可謂勢不可擋。
燕綏抵達后,就召謀臣武將商量“南陽郡乃是中州糧倉,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舉大事不可缺糧,此行不容有失。”既然短時間內取不了青州和徐州,南陽郡這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裕的地方,就是性價比最高的地。
當年劉備顧茅廬,諸葛亮為他分析天下大勢,提到的一條就是荊州的地利,乃是四通八達之所,兵家必爭之地,而南陽郡是荊州的門戶,南下便是南郡、江夏諸郡,西邊是巴蜀,北上距離洛陽也不遠。
“使君之前提到師出不可無名,讓我等在此徘徊,等待時機。”趙云也渴望建功立業,但現在的局勢讓他迷惑,并不盲從的他將疑問問出了口“如今使君親自前來,機會是已經來了”
“再過幾天,孫堅會騙張咨出城殺掉,我們伸張正義的機會也就來了。”
眾人面面相覷怎么主公總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扔最爆炸性消息啊
太史慈問“使君這消息是否可靠”
“放心吧,”燕綏也不故弄玄虛“孫堅的胃口很大,可不是南陽郡的官員能夠滿足的,要保證北伐的糧草,他必須殺了南陽太守。”
孫堅是出身底層的武將,很懂得殺雞儆猴。至于道義的名聲
不管是道義還是仁義,在他心里都沒那么重要。在放縱手下搶劫和誅殺荊州刺史時,他早就不在意這些了。
賈詡看明白了,并非燕綏安插了人選,而是一種判斷。史書記載的那么多主公謀臣佳話,無不是謀士鐵口直斷,主公深信不疑。到了這位主公這,賈詡感覺完全反過來了
“孫堅敢殺荊州刺史,又何懼再加一個南陽太守”賈詡也是贊同這個看法的“為了籌措糧草和立威,孫堅必殺張咨。”
“孫堅也只是長沙郡太守啊”太史慈感慨道“雖說是為了討伐董卓,但斬殺上司荊州刺史、平級官員南陽太守,太過分了。”
“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便是孫堅的風格了。”燕綏直言道“此人和董卓有私怨,還極為渴望權力。殺了荊州刺史,一路收編荊州的軍隊,不論是否討董成功,他都能憑借實力和名聲成為荊州刺史。”
燕綏這話半真半假,最堅定討伐董卓的諸侯就是孫堅了,他也不是沖著荊州刺史去的,但孫堅的確有私心。
出身低微的孫堅仕途在長沙太守的位置上也算是到頭了。能夠在陰暗的東漢末年官場做到太守,還多虧了他的貴人,漢末平定黃巾的大將軍之一朱儁的力薦。所以雄心勃勃的孫堅才要討
伐董卓,建功立業。
趙云也搖頭“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王睿也和孫堅一同起兵,孫堅從長沙郡出發,因為路途遙遠、長沙郡又困頓,行至南郡時,糧草已經斷絕。還是王睿打開糧倉給軍隊補給,誰料卻引狼入室。”
典韋也忍不住說“因為一己私心斬殺上司,可見孫堅品行不端,想借著討伐之名控制整個荊州。”王睿和孫堅還曾一起平定過零陵、桂陽,不但是上司下屬關系,還并肩作戰過,可以說孫堅這行為很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