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又問“其他人覺得怎么樣”
眾人紛紛點頭“沒有異議,主公這法子很好。”
燕綏表示這條討論就算過了,繼續問“蔡邕父女想要離去,諸位可有法子將他們留下”她了解到,在兩漢朝代,能不能寫得一手好賦和好字,是檢驗文人士子文學水平的重要標準。
蔡邕不僅賦寫得好,書法也十分出彩。他還有萬卷藏書讓文人羨慕,正在撰寫的后漢列傳,也飽受期待和稱贊。
可以說,蔡邕在士子中的地位特別高。其女蔡文姬也是一名有名的才女,連在洛陽附近種地的農婦都知道她的名字。日后想要提高女子的文化水平,蔡文姬出來做榜樣可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衛營副營長拱手道“主公不必憂心,只需派一輛馬車,末將保證手下將他們穩妥送往陽城,一路上禮節都挑不出錯處來。”
即使這樣,也是軟禁啊。一位武姓校尉連忙提醒道“蔡邕乃當世大儒,更被譽為最有資格撰寫漢書之人,若是勉強他,怕是被人詬病啊。”
正是因為有這般的名望,董卓才強請蔡邕為官,還讓傀儡天子劉協授予他了尚書這樣的高官。
燕綏看向郭嘉,期待心愛的謀士來一條錦囊妙計。
她可不能放蔡邕父女走,日后陽城和潁川學院的建設以及擴大招生,都還要倚賴兩人的名氣。
然而郭嘉若有所思,沒立即說話。
這時有一裨將軍靈光一閃,興奮提議道“這個好說啊,若是您派人去提親,蔡邕無論如何都會留下來了啊”
“妙啊”武校尉撫掌笑道“早就聽說蔡文姬蕙質蘭心,一曲賦動京城。我聽說其女新婚不久后夫婿身亡,蔡邕就立即將女兒接了回來,之后更是要求議親者日后不得帶女兒遠離,可見對女兒極為上心。”
“您和蔡邕之女可謂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對啊”
燕綏一愣怎么就聊到說親上了而且,這說反了吧,蔡文姬才是真正的才華橫溢好不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造詣自不必多說。
但蔡文姬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女生呢
雖然在這萬惡的年代,她已經是寡婦了
漢代人不重“貞節”,再嫁是廣泛存在的,所以眾人絲毫沒覺得給燕綏說寡婦有什么不對。
燕綏連連擺手,覺得十分離譜“你們知道我是修行之人,這個就別提了。”
以前聽到莊主這么說,大家會放棄,但眾人這次卻紛紛附和了校尉的觀點“就算不同此女雙修,能夠娶得蔡氏女,這樁聯姻對您也是百利無一弊啊。”
政治聯姻啊
燕綏陷入了沉思
有了蔡邕這樣的岳父,自己就能提高地位,擺脫士族的白眼,的確有許多便宜之處。等文姬找到良人,再和離也不錯。
算起來,她可是救了蔡文姬呢,讓對方幫這個忙也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