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結束分裂割據、戰亂不止的局面,集中政權做大事,那么未來八九十年諸侯林立、三國鼎立的局面將不復出現。連綿戰爭、饑荒和瘟疫造成的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也能避免。
沒了三國鼎立,自然也就沒有司馬氏竊魏。歷史上,擊穿帝王家下限,甚至讓傻子當天子的司馬家也不會登上帝王的舞臺了。那么,后續一系列五胡亂華、胡人爭相吃“兩腳羊”的慘劇也能避免。
這巨大的益處讓燕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大一統還有許多好處,那就是青海的鹽、天府之國的田、東北的皮毛、西域的良馬、并州的煤鐵礦,所有的資源都可以調度利用起來,甚至將初級工業發展起來都不是夢。
不知不覺中,心有所感的燕綏已用樹枝寫下了那首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好端端地,莊主怎么在寫這個”旁邊的郭嘉有種不祥的預感。他知道燕綏有不同尋常之處,便猜測諸侯征戰到最后,莫非百姓的下場如此慘烈么
那征戰的時間,遠比他預計的要長啊。
“庇護一方百姓,安分守己,過著自得其樂的日子。”望著明明滅滅的火光,燕綏問郭嘉“還是奮力一搏,早日得到天下安寧”
郭嘉略一思忖,燕綏卻已經自問自答了“若是讓奉孝來選,一定會選后面吧。”
郭嘉是聰明人,所以有底氣來冒險。而自以為聰明的人圖謀天下,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譬如董卓,譬如王莽。這也是燕綏一直以來,刻意回避大一統天下這個理想的根本原因。
“縱是失敗,又有何懼”郭嘉席地而坐,靠在了燕綏身邊,神情淡淡地,仿佛在說明天的天氣一樣平常“莊主在想什么呢”
“在想項羽,”燕綏抬眼看向郭嘉,眼神里帶著一絲茫然“也在想范增的下場。”
“項羽自恃勇猛蓋世,把天下群雄都不放在眼里。”郭嘉笑道“又生性多疑,不肯聽范增的多次諫言,難道莊主是這樣的人嗎”
見燕綏出神,郭嘉繼續道“莊主并非項羽,我也并非范增。”
燕綏問“若他日,我聽不進去你們的話了呢”
郭嘉不假思索道“那嘉要改投明主了。”
“什么”燕綏一臉吃驚。
“騙你的。”郭嘉笑吟吟道“我有十策勸諫莊主,文若、志才更是有一籮筐的諫言,莊主一直以來都在組建幕僚大軍,幕僚的存在不就是為了不讓您走彎路的么”
有時候,郭嘉也覺得很疑惑。明明從劫文若開始,莊主的高遠志向就暴露了。但為何走到現在的地步,反而踟躕不前了呢
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普通人忽然獲得了巨大的能力,燕綏才會迷茫,經常在庇護一方百姓和擴大地盤、且試天下之間徘徊。
“若是動了真格的,日后就沒多少平靜的日子了。”想了想,燕
綏直視著郭嘉的雙眼,提示道“或許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郭嘉眨了眨眼,神情輕松“提攜玉龍為君死,也算死得其所不是么”
沒想到郭嘉竟然為自己而死。燕綏十分感動,正要動容地拉著郭嘉繼續說心里話,忽然想到
不對啊,郭嘉這人本來就喜歡踩在火焰上跳舞,他巴不得日子過得精彩些呢。算了,且慢感動,壓一下淚意。
燕綏便轉而說“我想,志才也有大志,只是不知道文若、陳群他們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