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讓他們知道回來的艱辛。”燕綏想想也釋然了“至于能回來幾個,且看他們造化吧。”
“最重要的是,主公采取了動作,無可指摘,結果反而沒那么重要了。”郭嘉喝了一口茶“領隊的話,其實讓文若前去是最合適的。”
“他卻在交州,交州的基建還在修建,從交州回來都路途遙遠,就別勞煩他了。”
“何不讓友若去”
“潁川荀氏八龍赫赫有名,但荀諶”
郭嘉明白她言下之意“友若應當不會搖擺,主公放心。”
“他就算搖擺也沒關系,”燕綏擺擺手“反正,這不是什么大事,接回來的人暫時也不會安排重要的職務。”
無論什么后果,她都承擔的起。
接回來的文武百官她也會仔細考察后再用,再者,豫州官制變化不小,這些人多半無法適應。再加上他們自持在天子腳下做過官,傲慢的性子多半是有的,說不定還不如實習生謙虛好學、勤奮好用呢。
郭嘉也不再多言,在人際關系上,為他人作保一向是大忌,即使他和主公關系親密,舉薦也就夠了,不能再為人品作保。
他補充道
“李傕、郭汜他們任由軍隊掠奪百姓,造成更嚴重的饑荒,關中百萬以上的人口,各自餓死逃竄,紛紛南遷往荊州、益州而去。”
“荊州得做好承接難民的準備。”燕綏微微思忖“這些人都是未來擁護我們的中堅力量,進一步土地改革離不開他們。”
“主公說的是。”土地改革的好處不用燕綏說郭嘉也看得見。比如在洛陽,重新分配田地后,大量的佃農、失地流民和被拋棄的奴仆十分愛戴燕綏。他們清醒的知道,如今的安寧生活是誰給的,他們本人和正在念書的兒女,都視燕綏為再生父母。
對于燕綏來說,這些無產的貧民在有了自己的田地后,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各個早出晚歸,積肥、修堤,利用官府租賃的耕牛和農具勤勤懇懇種田。
還有一些家里人口稀薄的,無法憑借一人或者兩人之力照料私田的。他們被安排到官府的農場和工坊干活,住的是集體宿舍,吃的是集體食堂,每個月能領工錢。
對這些人來說,不用簽訂賣身契還能找到一份不用挨打的工,每個月還不拖欠工錢,已經覺得心滿意足。
郭嘉提醒道“還有一事,馬鐙的好處和用法想來已經逐漸傳播到其他州郡了,別的還好,幽州和涼州在應用了馬鐙之后,怕是戰力大增啊。”
“馬鐙和馬鞍很容易讓人發現和模仿,到現在他們才應用起來,動作已經算是遲緩了。”燕綏道
“現在幽州騎兵和涼州騎兵還沒到和我們正面對上的時候,正好給我們時間想想如何克制他們。”
郭嘉淺笑道“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咱們不如試試從馬超入手,然后從內部化解涼州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