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黑、火、藥,接下來就是炮膛的主體。
雖然提起來,十分的讓人不敢置信,但最為低成本的炮膛可以用樹樁制作。
首先切下一大截樹的主干,再往樹樁中心掏出一條通道,最后于主干外頭箍上幾條鐵圈就基本成型了。
不過樹木主干做的炮膛并不常見,主要原因就是其十分容易炸裂,只有在填彈量極小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否則,如此做法同樣可以表演激情殉葬。
而較為常用的做法是找鐵匠使用鐵來打造炮膛。
不過一來秦朝的鐵較為稀少,大多數都拿去制造兵器;
二來,鐵做的炮膛報廢率十分的高,危險性也隨著經常報廢而節節提升。
所以黎箏又退而求其次的將目光轉移向了銅。
比起稀有的,但好歹屬于礦物之一的鐵,使用銅來制造炮膛就更加的真金白銀了。
畢竟銅本身就是貨幣的一種。
無論是戰國時期的秦國,還是統一之后的秦朝,都以銅作為貨幣,專用名“秦半兩”。
缺少流通中的銅,會使秦國的經濟系統出現巨大問題。
當然,若只是少量制作的話,還是沒有問題的。
黎箏使用銅制造了兩門火炮出來。
在穩定性上,銅具有出類拔萃的優越度。
缺點則是無法廣泛的制造和發熱之后,炮膛膛管會變軟。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過后,黎箏發現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制造炮膛,完全沒有她想象的困難。
甚至可以說,得來全不費功夫因為秦朝的青銅工藝極為發達。
而制作炮膛最好的材料正是青銅
辛辛苦苦的兜了這么一大圈,合適的材料竟然是最為唾手可得的青銅。
黎箏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
找人又用青銅制造了五六門火炮出來,再調試了一下口徑與射程,她終于有了將其獻給秦始皇的底氣。
前往皇宮,以獻給君王鎮國之寶的名義,黎箏和秦始皇來到了一個場地寬闊的地方。
“愛卿不是說有寶物要獻給寡人怎么這里什么都沒有”
嬴政一開始還以為黎箏口中的寶物會是和氏璧那樣,天地間極為少見的事物。
但一到地域開闊的地方,他就立時想起了森林遇難那日的木碗指針。
小孩的叫法,好像是“指南針”。
嬴政眼中不由出現一抹熱切。
難道又會是如“指南針”一般好用的軍事要物
在男人的期待中,黎箏帶著眾人走到了大、炮前頭。
一把扯開蓋在大、炮上的紅布,黎箏將她辛辛苦苦,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才制造出來的寶物亮相于世人面前。
驚奇的盯著這形狀怪異,從未見過的事物。
嬴政發覺它通體泛青,伸手觸摸一片冰涼,似乎是一件青銅器。
但觀其模樣,非鼎非刃,倒有點像是他用來喝酒的高足玉杯傾斜時候的樣子。
可如此大的體型,只有巨人才能將這沉重的青銅杯抱起來喝酒。
莫非,這是造型別致的鼎
黎箏沒有一上來就介紹這門青銅、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