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陵墓,就少不了要見到尸體。
可黎箏見到的不是壽終正寢躺在棺材里的尸體。
而是陵墓過道上,歪七扭八的橫陳著,做出痛苦嚎叫模樣的殉葬者的身體。
人殉。
不管是秦始皇前頭的夏商周春秋,還是秦始皇后頭的漢唐,人殉都從未停止。
這些被當做陪葬的人被捆縛著手腳,飲下含有劇毒的,以蜷縮佝僂的姿勢迎接死亡。
他們活著的時候是別人的奴仆,死了到地下之后,也要對原來的主人跪拜。
黎箏側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始皇。
這個人殉盛行的古代,只他一人開辟了用青銅像代替人來殉葬的先例。
如此帝王還要被后世稱為暴君。
搖著頭,黎箏再度跨過一具死相凄慘的橫尸。
陵墓偌大,唯有121充滿活力的聲音可以排解墓室里頭的森然恐怖的陰間氛圍。
直播淡淡的幽光往地面上一灑,輕輕照亮腐爛枯尸的面容,即便是見多識廣的黎箏,也忍不住泛起惡心。
擔心始皇大大會被嚇出什么好歹來,黎箏伸手抓住了始皇的衣擺,想要給予這年輕的君王一些力量。
嬴政的薄唇微張,誤認為是小孩正在害怕,反手抓住了那稍小一寸的手掌。
跟在黎箏身后跨過橫尸,他瞥了眼腳下的尸體,面上閃過一絲不忍“若能夠出這陵墓,日后寡人離世之時,必定不用人來殉葬。”
黎箏一愣。
連墓室可怖陰森的氣氛都被嬴政這句暖心之語給沖淡了不少。
她唇邊不由勾起一絲笑意。
到底是始皇大大,在這愚昧又平庸的君王堆里鶴立雞群。
換了別人,誰敢違逆祖宗歷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嬴政看著她駐步不前的步伐,卻聯想到了儒家那些最講究禮儀章程的大臣“怎么,愛卿難道是不同意”
君王習慣了推行政令、作出決策還要在群臣手里磨上幾遍,一時會錯了意。
好在黎箏立時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陛下仁慈臣替萬千百姓謝過陛下都來不及,又如何會反對這萬世歌頌的仁政”
她多少有些離經叛道地說“臣以為,陛下應該下命,讓您之后千萬世的君王,也拋棄人殉這項落后愚昧的習俗”
大秦之后的千萬世
聽起來就是舒心
嬴政一下笑開“好,趙愛卿當真信得過寡人,待統一了六國,寡人就如此下令,讓大秦之后,再無人殉”
雄心壯志的話語在胸腔里一蕩,黎箏抓著始皇的手都跟著一緊。
只覺無論如何都要將這樣好的君王送出墓去。
秦國可以沒有韓非,可以沒有李斯,也可以沒有她黎箏,但必須要有秦始皇嬴政
黎箏離開陵墓的心情越發急迫,腳下的步子都快了起來。
他們
見著了個墓室。
松開嬴政的手,黎箏讓君王退后兩步,自己上去開門。
古代有著“事死如事生”的習俗。
也就是說,墓葬里的一切都會盡力還原地面上的一切。
因此黎箏面前的這扇門與秦朝時期普遍可見的沒什么兩樣,不同的地方就是更大,更為奢貴豪華。
作為代表身份象征的東西,越是有地位的貴族,門就做的越大,以至于黎箏推的這扇格外沉重,格外龐大。
她一時間甚至有些難以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