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意識到自己要找的人應該是沒有跟隨前來了。
他眉眼稍稍耷拉,像是只沒有得到骨頭的小動物,失落而有些無精打采起來。
韓王心里一動,適時的出聲道“雖然張良今日沒有來這殿堂,但只要您今日的這番話傳出去,想來他必定會來秦國見您的。”
韓國被滅這一年,張良二十歲。
祖父連任韓國三朝宰相,父親同樣連任韓國兩朝丞相,張良似乎從一生下來,就是要為了韓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奮斗一生的。
如果命運沒有跟他開玩笑,他或許會與父親和祖父一樣,成為韓國的某一任宰相,然后連任上兩到三屆,為韓國創下無數功績。
然而,在這平平無奇的一天,韓國覆滅了。
戰爭的烽火燒進了平靜美好的家園,承載著無數記憶與過去的地方被人無情的踐踏,肆意的破壞。
對于年僅二十歲的張良來說,一切就仿若一直凌駕于眾人頭頂上的青天,忽然崩塌了。
而與他的世界一起消亡的,還有弟弟的死。
張良在遲疑,他究竟是該為弟弟辦上一場風風光光的葬禮,還是將所有的財產投入反趙事業當中。
在真實的歷史上,他陷入一腔仇恨,直接選擇了后者,成為了最為堅定的反秦人士。
而如今,攻陷韓國的并非大秦,而是因合縱連橫未能成功,記恨上了韓國的趙。
秦國反倒在韓非和那位神童公子趙黎的游說下,變成了韓王投奔臣服的對象。
在黎箏蝴蝶翅膀的一扇之下,所有事情都改變了。
他的敵人再也不是位面之子嬴政,而是在李牧出場前,快要被嬴政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趙國。
真實歷史上,張良面對的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的秦國。
那個嬴政統治下,六國盡滅,所有宵小俯首的秦國。
想要謀劃反秦大業,張良幾乎找不到多少敢于跟他一起行這膽大包天之事的人,就連針對秦始皇的幾次刺殺,都是他親力親為從策劃、組織、尋找人手全部包攬下來的。
單打獨斗并非張良所愿,如果能有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一起,他當然是舉起雙手雙腳的一萬個愿意,更何況,這個遞來組隊邀請的,不是別人,而是在秦王嬴政面前游說,為他們韓國爭取了一線生機的趙黎
dquo張良有你的熟人給你寄信”
被重金委任了這項送信工作的男子跳下牛車,伸手將臉上的汗水一一擦去“可真是讓我好找,給,這些都是你的信。”
雪花般堆疊在一起的厚厚信件被塞到這個名為張良的人手中。
青年輕掀了眼皮,隨手把它們全都交給了走上來的仆從。
好不容易將信件送達的信差有些詫異“誒,你怎么不打開看看啊”
張良淡淡道“不必了。因為”
無需將這些信件一一打開,他也知道,這些信件中所寫的內容,都是告訴他,有一個名揚七國的天才少年看中了他,叫他
去秦國投奔對方。
“因為,我已經在路上了。”
與對方一起攻打趙國,這是個張良無法拒絕的邀請。
他一定會去,而這位在他落難之際伸出援手,看重于他,給予他機會親自報仇之人,也必定會被張良銘記在心,感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