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人心”二字輕如鴻毛,重如泰山,就像是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捉摸不定,千金難求。
黎箏也沒想到自己會無心插柳柳成蔭。
只是想解決糧食和棉花的問題,卻稀里糊涂的收獲了這縹緲難言的“人心”。
想了想自己來到戰國時代的最終目的安邦定國,再想想這近在咫尺,觸手可得的人心,黎箏目露堅定。
“糧票”之法,縱使千難萬險,需得過關斬將,也要把它實施成功
而實施的首要困難,正是新中國建立后所沒有,目前的秦國比比皆是的貴族階級。
例如黎箏這樣剛被封了“萬戶侯”的新興貴族。
所謂萬戶侯,就是執掌一萬戶食邑以上,取代朝廷向自己麾下的萬戶食邑收稅的位高權重者。
當然,黎箏這樣舉足輕重的存在,整個秦國也沒有多少個。
大部分都是千戶、百戶,乃至更小一些的十戶等等。
而問題是,稅收和糧食是朝廷過去主動給出的,用來獎勵這些對國有功者的。
黎箏推行“糧票”,統一收繳糧食,要不要收繳這些封賞者的糧食
如果不收繳,平分糧食的時候,又是否要將這些封賞者麾下的民眾給容納計算進來
計算進來,就分薄了其他民眾個體能夠擁有的糧食上限,會對其他民眾有所不公,不計算進來,一半是有糧票的民眾,一半是照原來生活的民眾,豈非分裂秦國,造成階級差別
黎箏皺眉苦思,總算想出了一條路子。
“把從官府、民眾手中收來的糧食,和從貴族階級收來的糧食分開計算。”
黎箏思路暢通,一條一條的將自己的想法說給諸位大臣們聽“民眾的糧食通過計算后全部平分給民眾。”
“貴族們的糧食統計過后,根據的封賞等級按照兩倍、四倍、六倍、十倍的規格給予他們對應的糧票,剩下多余的糧食還是平分給民眾,以解決民眾間的糧食緊缺問題。”
“而貴族手中的缺口,則由朝廷來統籌調劑,使用其他物資等價對換,甚至可以溢價對換,絕不虧待這些貴族。”
說到這里,黎箏忽然住了口。
不會虧待這些貴族,僅僅只是表面上的說辭。
實際上,在戰爭時期,璀璨奪目的滿箱珠寶也比不過一倉庫糧食來得更為重要。
還是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著名口號“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
失去了糧食,秦國貴族們即便得到再多的等價甚至溢價物品,都無法再去供養囤積私兵了。
想通了這個關竅,黎箏心中猛然一驚。
這哪里是什么推行“糧票”,這根本就是削藩
她是在削弱秦國貴族的利益,將權力剝奪回來重交朝廷
如此行為,直接觸及到了貴族們最為根本的利益
黎箏倒吸了一口氣,有些
恍惚地想,商鞅他,是個什么死法來著
車裂五馬分尸
紅衣少年猛然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