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不作聲地行了大禮,黎箏口中道“是昌平君。”
平底一聲雷,將嬴政炸得發懵。
他耳朵、腦子甚至是緊握成拳的雙手都發出“嗡嗡”、“咔噠咔噠”的聲響。
秦始皇忽然一陣慶幸,還好是坐在椅子上,否則,但凡他是站著立在大殿的哪個地方,此刻必然是要歪倒、站立不穩的。
“等、等等,你在說一遍。”
黎箏有些不忍心。
對于嬴政和扶蘇來說,昌平君是他們從小一起長大的親人。
如果不是因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是忠義兩難全,他們本不該反目相向,致死都是彼此堅實的靠山。
縱使是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們也沒有這么早的就開始出現決裂的痕跡。
畢竟,在秦國攻打楚國之前,昌平君一直都是秦國權勢最中心的人物。
始皇大大也是因為他在危急關頭的領兵受命,才平叛了廖毐發動的政變。
可是想到扶蘇,黎箏還是狠下心腸,堅定無比地說出“沒錯”二字。
這一次的刺殺不僅僅只是針對她自己,也恰好波及到了扶蘇。
如果能利用這次機會,將昌平君提前解決,之后扶蘇就不會跟歷史上一樣,因為他的叛變,因為他從背后捅來的刀子,而被牽連,被懷疑。
更不會因為昌平君的死與嬴政生出隔閡。
黎箏緊緊地捏著拳頭。
只有這一次
只有這一次會是最好的機會
不論是黎箏還是昌平君,他們兩方中任意一個因為這次事件出事,扶蘇都能因為遇刺而完美的從中摘出去。
急切的想要聽到嬴政暴怒地讓她立刻去往丞相府,將昌平君賜死,黎箏豎起了尖尖的耳朵,可上首的男人卻陷入了沉默之中。
緊張地抿著唇,黎箏按捺著心中的著急的情緒,悄悄抬頭,往上首窺去。
只見那未來統一了戰國,開辟了千秋的始皇帝仰靠在太師椅上,頭高高昂起,直對著天花板
,只露出一個光潔的下巴,叫人半分看不清神色。
嬴政修長的五指遮蓋在雙眼上,攏著他的表情,卻攏不住透出的掙扎與悲傷。
對于這位少年登基的君王來說,曾幾何時,昌平君也是他最為信任的左膀右臂。
廖毐政變,昌平君是他為數不多可以信賴,可以動用的人手,也是他能夠將保衛咸陽城的中尉軍調遣、指揮的權利全全交付的對象。
甚至可以說,昌平君過去對于嬴政的重要性,就與現在的黎箏毫無差別
嬴政一直將他看作是最讓自己放心的大臣,是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夠幫助扶蘇成為下一代優秀君王的臣子。
可現在,他們之間居然因為一個政令而君臣不合,乃至即將刀劍相向了。
章臺殿一片死寂,黎箏終按捺不住,準備推嬴政一把了。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