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到軍營,看到韓國孤兒小韓之后生出的想法。
一場戰爭,會讓多少人失去自己的家庭,失去所有與他有關的社會聯系
而在這些孤單一個被留下來的人里,青壯年會被國家各方所需要的,可年幼孩童跟年事已高的老人又該何去何從
像小韓這樣流落到軍營中的,尚且還能有個從軍的未來,可其他孩童,就不知去往何方,命運如何了。
如果能夠成立穩定的機構,將所有遭遇不幸的人歸總到一起,統一照顧才是最好的。
黎箏尚還不清楚秦國這樣的機構能為人做到什么程度,剛好能借著這次機會摸一摸他們的底。
女掌柜微微有些錯愕地張著嘴不知該說些什么好。
東西送出去,別人得到了救贖,可她們手里的虧損又該怎么辦
如果有過到現代生活的經歷,她說不定能拍桌而起,跟黎箏吼“我們是做生意的,不是做慈善的”。
頭上隨意挽了一個發髻的女子猶豫了片刻,還是道“可、可是我們需要彌補損失,如果真的將東西送給孤兒和老人的話,這些虧損”
又要如何補足呢
2號管事沒想到黎箏口中的“送”真的就是“送”。
不是她不肯為別人做點好事,只是做生意得講究個持久發展,如果今天做了賠本買賣,賺不回本錢,下一次投入的成本就會縮水,產品規模就會減小,時間一長,還會進入惡性循環,最后很有可能導致關店。
每一次的虧損都需要經營者格外注意,然而少年人卻隨意開口就是“送”。
女子絞著手帕,滿臉的糾結。
她雖心有異議,家里做主的人卻還是少東家,所有的鋪子、鋪子里的貨物,乃至她們這些幫忙的伙計,也都是屬于少東家的,少東家說要白白送出去的東西,她們怎么敢捏著不給
古代一言堂的局限性,讓許多身處下層的人難以改變上位者的決定。
好在黎箏是極為開明的人,從不干獨斷專行的事,聽到2號掌事的話,立時想起了過去在某個現代任務世界開過的董事會。
在董事會上,一個集團的各項關系到利益的動作都要被擺到桌面上一一,跟大大小小的股東說清楚。
執掌公司的ceo的每個決定是虧損還是盈利,一切的行為都要被股東們所注視,如果能力不行,讓公司出現過多的赤子,ceo甚至有可能被當場裁決辭退。
想起那個情景,黎箏一下子端正了表情,將過去跟別人畫大餅的架勢拿了出來,認認真真地說明道“并不是做好事,就無法收益的。”
搬出后世的另一套經營體系,黎箏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鏡,學霸的反光在空中消失于無形“事關捐贈,那就涉及到一個專業詞匯“慈善”。對于我們鄒氏商業集團來說,做慈善絕對是有很大好處的。你可以設想一下,老百姓聽到我們將物資,無償捐贈給生活困難的孤兒和老人,在他們心目中,我們鄒氏集團的形象和地位,是不是瞬間就能得到提升”
“我們是不是馬上就跟其他品牌,啊不是,跟其他店家拉開了距離以后客人們抱著同樣的需求,跑到商店里看到同樣的商品,面對同樣的價格,他們是會選擇我們鄒氏商鋪的東西,還是選擇別的店鋪的東西”
“慈善,往往并不代表著虧損,而是快速的資本回籠,放心吧,只要按照這個方式去做,我們在停業期間的損失,將以成倍的速度反撲回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