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那雙黑洞洞的,仿佛承載著天下大事與世上萬千兵法的眼睛定定地看著窗外,一語不發的思索著之后應對趙國的大計。
半晌,等到擱置在案幾上浮動著冉冉白煙的香柱都燃燒了大半了,那決定秦趙兩國未來的話語,才從黎箏的口中緩緩吐出。
“不,更改計劃,不要再直接進攻了,既然李牧已經趕回了邯鄲,邯鄲城外也已經開始建造堡壘,那我們就先進行幾次佯攻。”
佯攻
戰士的心中忍不住浮現了一個問號。
邯鄲城外的堡壘已經開始建造了,等到趙國大軍將這些堡壘全都修建完畢,他們的進攻就會受到更多的阻礙,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們應當趁著堡壘的建造還未完成,抓緊時間攻打邯鄲才是,而不是使用佯攻才對。
如果說出這句話的人并非是在軍中有著極大威信的趙黎將軍的話,戰士早已將這種疑惑質疑出口了。
可趙黎將軍屢出奇策,又多次帶領著他們不費一兵一卒就戰勝了敵軍,從她口中說出的計策,總是披戴著出奇神秘的色彩,還每一次都具有針對性的極其有效實施了出來。
想想前兩次趙黎將軍施展的水淹之計和調虎離山之計,再想想兩者實施后他們所獲得的戰利品滿滿的豐厚戰果,戰士又慚愧地將自己心里頭那些不夠成熟的懷疑給往下按了按。
面前的這位趙黎將軍,可是他們秦國戰場上的一尊大福星,大戰神
她永遠思量得比旁人更多,考慮的比旁人更遠,會有如此抉擇,也必然有其中的原因,而他們這些小將,只需要在趙黎將軍的帶領下,跟隨她的腳步前進就行了。
或許,這便是身前頭頂上有一顆足夠龐大的巨樹蔭庇的好處。
口中稱了一聲“唯”,戰士恭敬地退下,走出黎箏的房間去傳達她的命令了。
而房間里的黎箏則還在為了這場戰事所思慮。
誠如戰士所想,現在正是抓緊時間進攻的時候,而非進行一兩次的佯攻,可黎箏要顧及的,不單單只是邯鄲城外李牧布下的重重戰線,還有城內很可能會連夜逃跑的趙王
先前提過,決定一個國家存亡的除了這個國家的都城、軍隊、兵力之外,還有他們的王。
即便都城邯鄲被占領,也不代表著趙國完全的淪亡了,只要一國之君還在逃亡之中,只要君主還未向敵人低下他的頭顱,趙國人民心中的那口氣就還沒有消散,黎民心中那種濃烈的期望,會伴隨著君王去到的每一個地方,人民永遠會希冀著他們的國家還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會希冀
著或許有哪一日,那個揚著趙國旗幟的國家又會率領著強大的軍隊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