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云溪開始教人魚一些簡單的發音,人魚便對她的嘴唇有了濃厚的興趣,時不時盯著她的唇看,也會摸一摸捕撈上來的獵物的唇。
大部分捕撈上岸的魚,發不出聲音,或者說,發出的聲波,人耳聽不到。
有一種魚除外,黃姑魚。
黃姑魚產卵時、被人撈上岸時,都會發出“咕咕咕”的聲音。
人魚的耳朵,大概是可以接收到許多水中生物的聲波,人類耳朵聽得見,人類耳朵聽不到的,她都能聽到。
云溪很好奇,不知她是否能發出人類聽不見的聲波平時她在水中,是否會和那些水中生物交流。
這些天,她捕撈上來的魚,云溪看她都會微微張開嘴,好像在和魚對話,但云溪沒有聽見一點兒聲音。
在沙灘上,云溪教人魚人類的語言時,人魚也會鼓動嘴唇,試圖像人那樣開口說話,但發不出一個完整的音。
她似乎很想說話,但說不出口時,會變得很焦急,拼命地開合嘴唇,就好像上岸后大口大口呼吸的魚;像拼命撲騰翅膀的小鳥;像電影青蛇中,渴望學人類哭泣,卻擠不出一滴眼淚的小青。
云溪見狀,會按住她的唇,溫聲安撫她“不要著急,慢慢來。”
人魚好似聽懂了那般,慢慢安靜下來,眼神濕漉漉的,看著云溪,喉嚨里發出委屈的“咕嚕”聲。
“沒關系的,我們慢慢學。”云溪溫柔地安慰她。
哪怕彼此語言不通,多數時候,她們也能互相明白彼此的意思。
就像貓哪怕聽不懂人話,但是能根據主人說話的語速、神情、動作,判斷主人的心情。
人魚屬于半人半獸,比貓更具智慧。
之后,云溪每次教人魚說話,都會把人魚的手放在自己的唇上,讓她感受自己嘴唇的翕張;放在喉嚨上,感受聲帶的顫動;放在下頜上,感受下頜的開合。
云溪甚至不再直接教文字,而是從漢語拼音“abêcêdêeêf”開始教起。
人魚好似很迫切地想要與她交流,用心地模仿云溪的每一個動作,但始終發不出聲音。
云溪沒有放棄,每天耐心地教幾遍,就當幫人魚鍛煉聲帶。
云溪還是會在沙灘上寫字,“人”、“云溪”、“中國”一邊寫,一邊向上天祈禱,希望有船只和飛機經過這座島嶼,或者這座島上有人類活動,能夠發現她的字跡和求救信號。
她記得,哪怕是最危險的原始森林亞馬遜叢林中,也有古老部落的存在。
說不定,這座叢林中也同樣存在著神秘的部落。
說話交流只占用云溪很少的一段時間,白天大部分時間里,她在想方設法做出救生信號,以及探索溶洞入口處潭水旁邊的叢林。
沒有武器的情況下,她不敢直接走入叢林深處,只先沿著潭水兩岸走。
她在周圍探索的時候,人魚一般泡在水潭里曬太陽、磨鱗片、捉魚捉蝦,不會緊跟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