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岸邊還有一些云溪撿回來的枯枝和芒萁,云溪走過去,又擺了一個火堆,準備再次利用弓弦轉木取火。
準備取火前,她連筆帶劃,一遍遍告訴人魚,她可以利用火,她需要火。
有了火之后,她們將不再畏懼黑夜,不再懼怕夜里的猛獸。
人類的遠古時期就是這樣,學會了利用火的,進食熟食,有了更健康長壽的體魄,大腦不斷發育完善,智力得到提升;而那些畏懼火的、抗拒使用火的,逐漸被自然淘汰。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自然法則。
學會利用火,能夠更好地生存下來。
人魚很難理解這點。
她更難理解的是,云溪剛才的哭泣,是出自喜悅,而非害怕、悲傷。
開心就笑,難過就哭,這是小孩一樣,最直接簡單的思維。
她無法理解,人類可以開心地哭。
一人一人魚之間,存在巨大的思維鴻溝,云溪解釋了許久,人魚仍是懵懵懂懂,并且阻止她繼續生火。
云溪嘆了聲氣,思考了會兒,她決定轉換思維,帶著生肉去叢林里,一個人把火升起來,把魚肉烤熟后,帶回來給人魚嘗一口,讓人魚知道,火可以烤制熟食,而熟食比生食美味百倍。
哦,還要控制住面部表情,不能再喜極而泣,要不然又會被人魚誤會。
不僅如此,她還要搭建一個石頭灶,存放火種和木炭,白天她要點燃柴堆,放些蕨類和綠葉子進去,這樣能釋放出濃煙。
國際通行的求救信號是擺個三個等邊的三角形柴火堆,夜晚她還需點燃三個柴火堆。
算起來,她還得再進叢林里,收集不少東西。
云溪不再試圖在岸邊生火,她不斷點頭,邊點頭邊道“好了,我知道錯了,我不玩了。”
人魚似乎這才放下心來,繼續去樹蔭下,閉目養神。
云溪則在岸邊試圖徒手捉一條魚。
小時候在農村,她和經常和幾個水性好的小伙伴,游到水中,徒手捉魚,捉到后,就在岸上升起一堆火,拿一根長樹枝叉著魚,烤了吃。
忘了沒加任何調味料的烤魚肉是什么味道,只記得,吃不完的肉,她會帶回家,給家里的貍花貓吃。
貓吃得津津有味,奶奶看見貓吃魚,則會數落她,不好好讀書,又下水去玩。
這么些年過去,手法已經生疏,捉魚的功夫不如當年,云溪在岸邊捉了半天,魚蝦從她身邊游過,只受了點驚嚇,安然無恙游走。
樹蔭下假寐的人魚,聽見動靜,睜眼看去,看了幾秒,人魚“噗通”一聲躍進水中央,片刻后,丟了條魚上岸。
云溪看著身旁“啪嗒啪嗒”躍動身子的藍鰭魚,贈予了人魚一個大大的笑容。
人魚見她笑,身子舒展在水中,愜意地游來游去,尾巴一會兒游成長條狀,一會兒卷成圈狀,像在表演給云溪看一般。
云溪在岸邊,一面處理活魚,一面看人魚游出不同的姿態,不由覺得好笑。
也太容易滿足了,沖她笑一笑,她就這般開心。
處理好魚肉,云溪只拿走了一半,示意人魚自己要去叢林里玩會兒,剩下一半切片留給人魚進食。
她帶上魚肉,還有之前生火用的弓弦、芒萁等,以及一小捆根曬干的枯枝,慣例靠近人魚抱了會兒蹭了些氣味,然后往叢林里走去。
人魚的聽力好,云溪怕她聽見火的聲響,沿著水潭兩岸走了好幾百米遠才停下來,重復削樹枝的弓弦轉木取火工作。
一回生,二回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