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興奮地沖進溪水中,游來游去,給身體降溫,讓水澤充分滋潤身體。
等感覺到身體不再那么干燥的時候,她游到云溪身邊,伸手給云溪抹去額頭的汗水,還翹起尾巴,立在云溪臉頰旁邊,快速扇動尾鰭,帶出一陣涼風。
“你平常都是這樣扇風解暑的嗎”
云溪問她,唇邊不自覺地帶出星星點點笑意。
人魚發出了咕嚕咕嚕聲,像是在回應她的問話。
云溪洗了一把臉,然后繼續向前出發。
這次云溪盡量沿著溪流走,方便人魚隨時隨地喝水。
人魚果然更歡喜了些,云溪在岸上走,人魚就在水里游。
有時候一口氣竄出去幾十米,捉了一條漂亮的魚,返回來給云溪看一眼,再放入水中;溪流兩岸長有野果的地方,她就隨手摘些下來,丟給岸邊走的云溪。
走了一段路后,溪水拐了個彎,與那座高峰不再同一個方向,云溪不得不帶著人魚,遠離溪流。
走在叢林里,有時人魚也會一口氣竄得不見人影。
云溪第一見她竄離自己的視線范圍時,驚慌得不行,連忙跟上,生怕是人魚發現了什么天敵,在逃命。
后來跟丟了,便更加不知所措。
茫然彷徨之際,人魚重新出現在她的視線范圍內,干燥的身體已經變得濕漉漉的,手上還拿著一片卷起的大葉子,里頭有清涼的水。
水“嘀嗒嘀嗒”往下掉,人魚“咕咕嚕嚕”的,連忙把水遞給云溪,像是在催促她快喝掉,要不然就漏光了。
云溪接過來,仰頭一口喝掉。
人魚是去找水了。
她的嗅覺聽覺靈敏,能嗅見濕潤的水汽,遠遠聽見“嘩嘩”的水聲。
她甚至觸類旁通,學會了用其他工具,取水給云溪喝。
這種學習模仿能力,已然十分接近人類。
有許多的行為,其實不是她沒有那個能力做到,而是,在她的生活中,她不需要用到,所以不會。
如今,為了照顧到伴侶,她會聆聽學習伴侶的語言,觀察模仿伴侶的行為舉動,體貼細致入微地去照顧伴侶的一切,包括心情。
而這一切,都不是出自繁衍生殖后代的目的。
畢竟她和人魚都是雌性。
除非,人魚這個種族,像有些蜥蜴、蛙、魚類一樣,具有“孤雌繁殖”的能力,不需要通過與雄配,雌性能夠獨立繁衍后代,維持族群的更迭延續。
但目前人類的科學界,尚未在高級哺乳類動物身上發現這個功能。
云溪想象了下,人魚生下一條小人魚,要和她共同撫養的畫面,心中大為震撼,連忙把那個畫面拋到了腦后,不再去想象這個可能性。
差不多走到正午時分,太陽正掛高空。
云溪有些走不動了,人魚把她背在了背上,就像之前,她游不動了那般。
經過一些野果樹、野果藤蔓時,人魚會停下來,抬高身子,讓云溪去伸手摘那些野果。
人魚帶她摘的野果,基本都是她能吃的,吃上去味道也不錯。
她也懶得再做皮試,無所謂過不過敏,是生是死,聽天由命。
那種指甲蓋大小的小黑果,她折了一大枝下來,一邊在人魚背上吃,一邊時不時喂幾顆給人魚吃。
很小的時候,她陪奶奶上山砍柴時,也是這樣的情景。
奶奶用背帶繩背著她上山,路上隨手摘幾個野果給她吃,她就能不哭不鬧,安安靜靜地吃著果子,聽著山林的鳥語啁啾,陪伴奶奶一整天。
從前,農村的小孩,幾乎沒有見過嬰兒推車,都是一根繩子,纏繞幾圈,綁在母親、祖母或者長姐的身后,跟著她們,上山砍柴、下田鋤地、遠足探望親友,就這樣,在她們的背上,一點點長大。
不知走了多久多遠,人魚忽然停下,放下云溪,咕嚕咕嚕了幾聲,徘徊在了一顆樹前。
云溪以為她走累了,所以要在樹下歇息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