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還是一天吃兩餐,滄月已經減少到一天只吃一餐。
沒有外出捕獵的時候,滄月變得尤其不愛動彈,睡眠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剛開始,云溪還以為滄月無精打采的,是生病了,后來,她在明洞看到天空陰沉沉的,洞頂寒風嗚嗚呼呼地刮,她意識到,冬天來了。
雖然還未下雪,但洞內的潭水已經變得冰冷刺骨。
云溪再不敢下水游泳,她選擇用加熱小圓潭中水,每隔一天擦拭一下身子就好。
臥室因為有動物皮毛的存在,夜晚睡覺時,變得萬分溫暖。
滄月在被窩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云溪領悟過來時,摸了摸她的腦袋,說“你如果是需要冬眠的話,就安心睡吧,我有儲存食物,不用擔心我會餓肚子。”
她囤的食物越多,心中的安全感就越多。
甚至,她覺得,哪怕滄月外出捕獵時發生了什么意外,自己在溶洞中有了儲備糧,也還能再堅持幾個月。
因此,滄月外出時,她的焦慮感都降低了一大半。
但滄月并沒有冬眠。
她僅僅是睡眠時間變長了,就像是,從以前的晚上7點到早上5點,變為晚上5點到早上10點,僅僅是增加了幾個小時而已。
睡眠時間增多,活動時間減少,她的進食量,自然而然減少。
云溪有時候會陪她一塊躺在溫暖的窩里,躺上一整天,只在做飯的時候起來。
但這種時候很少,因為她不想中斷練習射箭,她也還要制作一些工具和生活用品。
滄月自身不會維持熱意,所以天氣一冷,她就喜歡待在被窩里。
被窩中,有云溪留下的溫度。
人類的身體是可以產生熱意的,那些毛茸茸的熊皮,能夠保存云溪留下的熱意,但只能保存幾個小時。
幾個小時候后,被窩徹底冷卻,滄月就會爬出來,跑去找云溪,或者跑到火堆邊上取暖。
她無法維持產熱,所以,就算給她裹上毛茸茸的動物皮毛也沒什么用。
衣服的作用是保溫,而不是產生溫度。
至此,云溪徹底確認,人魚是像蛇那樣的變溫動物,喜暖畏冷畏熱,寒冷時身體能量無法維持產生熱意,依靠環境改變自身的溫度,比如,冬天曬太陽升溫,夏天泡到冰涼的水中降溫,當然,冬天靠近人也可以升溫
因而,過去的時候,沒有那么多高樓大廈的時候,電視上,時不時會出現一兩則關于蛇跑人被窩取暖的新聞報道。
云溪忍不住懷疑,是不是今年的冬天,有了自己的存在,有了火堆的存在,所以滄月才不冬眠。
就像在現代社會的養蛇場中,人工干預養殖溫度,蛇也可以一年四季活動著,并非必需冬眠。
且動物冬眠也有醒不過來的風險,冬眠期,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其他掠食動物獵殺。
這也苦了云溪。
滄月睡覺從不穿衣服,云溪夏天那會兒也不穿,且彼此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滄月只用尾巴繞在她的腿邊,睡成一個鉤狀,上半身不會靠她太近。
如今,彼此關系更近一步,每天晚上,滄月都會緊緊挨著她睡覺,整個上半身貼著她,尾巴圈住她的腿,貪婪地汲取她身上的每一寸溫度,喉嚨里還會發出一長串的咕嚕咕嚕聲,表示自己很舒服。
云溪聽了,不是很想回應。
她不是很舒服。
每天晚上都像是被一條冰冷的蛇纏著,纏到彼此溫度一致,滄月才會松開她一點。
好在她是體熱體質,一到冬天,身體就像個暖爐那般,摸上去暖暖燙燙的。
因為滄月喜歡貼近她的緣故,她特意去穿上了衣服。
夏天的那件襯衫,成了她的睡衣。
隔著薄薄的一件襯衫,依然能感受到對方身體的柔軟,云溪只好背過身去。
可背過了身,依舊會被對方翻轉回來,對方一會兒咕嚕咕嚕的,一會兒用人類的語言嘟嘟囔囔“要面對面”
她教會了滄月說“面對面”這個詞匯。
被迫面對面睡覺,云溪感受著對方的柔軟,咬了咬下唇,臉頰越來越紅,身體越來越燙,像一只被烤熟的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