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浮現動物世界人與自然中,那句熟悉的臺詞“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又到了動物們繁殖的季節,山林的空氣中,彌漫著荷爾蒙的氣息”
滄月卻是仰頭,盯著它們交配的動作,看個不停。
這條人魚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云溪捂住她的眼睛,不讓她多看。
“這種不太正經的東西,沒什么好學的。”
滄月咕嚕了一聲,扒拉下云溪的手,偷偷瞥了一眼,然后繼續前進。
除了,這個季節,叢林中的動物們,還忙著搭建巢穴。
滄月背著她路過一棵大樹。
那棵樹有三個合抱那般粗,二、三十米高,樹冠遮天蔽日,枝椏上,懸掛了滿滿當當的鳥巢,宛如一粒粒星羅棋布的果實。
大概是某種群居生活的鳥雀,就像人類的村莊那般,聚集在一塊生活。
人類世界中,也有這種群居搭建巢穴的鳥。
這些鳥雀之間,會互相照顧彼此的幼崽,有的鳥負責外出打獵,有的負責筑巢,有的留在家里照顧孩子。
這種喜歡聚集合作的動物,往往相對而言,比較弱小,或者生存環境比較惡劣。
而像人魚這種生物,幾乎沒有什么天敵,就和猛獸一樣,戰斗力和攻擊性十足,往往喜歡劃分領地,獨來獨往。
人類相對而言,也是脆弱渺小的動物,體型不占據優勢。
但人類學會了使用工具,使用火,智力不斷發展,經過千年萬年的演化,終于站在了陸地食物鏈的頂端。
云溪已經知道了,這里存在著一群的人魚。
但人魚最終能否發展出一個文明,還未可知。
畢竟,她們很有可能是獨居生物。
當然,也不一定。力量強大的,也有可能是群居生物,比如人類世界的虎鯨,算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但是,是典型的母系社會,虎鯨幼崽出生后只跟隨母親,虎鯨族群由年長的雌性虎鯨帶領,血緣關系相近的組成一個小群體。
類似人類世界中的仰韶文化,以母系家族為一個小單位,生前群居生活,死后也與母系家族成員一同埋葬。
自然界中,許多群居的生物,大象、虎鯨、鬣狗等等,都是以母系血緣關系為紐帶,沒有所謂的父子、父女關系,都是外祖母、母親、親姐妹、姨母、姨姊妹
人類最初也是母系社會,父系社
會的出現,已經是很久以后的事情,那時,由于資源匱乏和農耕文明的發展,已經出現了以壟斷資源分配為主要目的的婚姻制度。
目前,這里是一個資源富饒的時代,不存在資源爭奪,不存在農耕文明,乃至沒有石器,不會使用火。如果人魚也是群居動物,那大概率也會是母系社會,獲取食物的方式便是狩獵和采集,且由于利爪和尾巴的強悍,她們根本不需要借助工具。
如果人魚當真存在母系社會,那滄月離群索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主動逃離族群還是被族群驅趕的
云溪看到了那棵大樹,不知不覺中,聯想到人魚種族和滄月的身上。
她忽然很好奇滄月的一切。
這種好奇,不再是像之前那般,以生存為目的,以自我為出發點,抱著研究另一種生物的態度,去探究人魚的生活習性、行為動作、語言含義
如今,云溪好奇她的身世,她的過往,她的經歷,她生活在這座島上的原因。
這份窺探欲和好奇心,幾乎與生存無關,帶上了濃烈的個人感情色彩
走到昨天鋪設陷阱的那個泥坑附近,滄月停下腳步,喊了一聲“云溪。”
她不會表達“到了”兩個字。
每當遇到不會說的字句,她就喊一聲云溪的姓名,示意云溪看過來。
云溪回過神,見已經走到了目的地,揉了揉滄月的頭發“你還真記住了這個地方啊我還擔心你忘記這個陷阱,一腳踩進去呢。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地方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