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的樹林,相比于山底的叢林而言,植被沒有那么密集,有更多的空地和陽光直射,也更加干燥。
腳下踩著的,幾乎都是泥沙覆蓋著的實地,而非叢林那般帶著潮濕和泥濘的氣息。
叢林以闊葉林為主,山林中,可以看到闊葉林,也可以看到針葉林。
云溪和滄月,在山中行走了一下午,走到幾乎筋疲力盡。
陸續又發現了一兩個天然的山洞,要么太淺,要么太小,當做探索時的營地,住上一兩天還行,但都不如最初看到的那個洞穴,適合長期居住。
走了一下午,雖沒有發現合適的洞穴,但下山的時候,云溪在山坡上找到了一種和人類世界中很相似的植物,白茅草。
綠色長條狀,葉片扁平纖長,邊鋒有些鋒利,容易割傷人的皮膚。
云溪記得這種植物,是因為小時候,在農村,沒東西吃,她經常去水邊和山坡上,挖這種草的根吃。
茅草的草根是白色的,一節一節,長得很像縮小版的甘蔗,也有點像魚腥草,嚼起來也像甘蔗的味道,有甘甜的汁水。
趁還沒天黑,云溪挖了一大把,背在草簍中。
回到鱷魚嘴溶洞口時,她累得說不出話,渾身上下,酸痛無力。
那條人魚也安靜地泡在河水中,上半身枕著一塊石頭,看著躺在河邊草地上的云溪,同樣沒力氣咕嚕。
晚風拂過,云溪望著天邊的云彩,心說要不就不找了,直接和滄月說,她打算搬山上住去了
她喊了一聲“滄月。”
滄月的尾巴拍了一下水面,喉嚨里發出一聲咕嚕。
云溪張了張唇,說出口的卻是
“我找了一種甜甜的食物,洗干凈就能吃了。”
聽到這話,滄月抖擻精神,從水中出來,甩了甩水珠,游走到草簍邊,把云溪挖回來的茅草根,放到水中,洗去泥土,送進嘴里嚼咽。
果真十分甘甜。
她拿了許多,放到云溪身邊。
云溪從草地上爬起來,拿起一根放進嘴里嚼,口腔中綻開的清淡甜味,瞬時驅散了身體的疲倦感。
她一邊嚼草根,一邊感嘆“人還是要多吃甜啊。”
糖分能帶給人開心滿足的情緒,還能補充身體能量。
算了,再到溶洞后方找一找,說不定就能找到一個適合她們居住的洞穴。
云溪交代滄月“挖這個草根,可比去掏蜂蜜簡單多了。滄月,你記住這種草,以后可以自己挖來吃。”
她下意識交代滄月,記住這種草,以后學會自己挖。
滄月卻討價還價說“你挖,我洗。”
她不太喜歡刨土,指甲縫里的泥土要洗好久才能洗干凈。
云溪沉默了幾秒,然后點了點頭,說“好,我挖。”接著轉移話題問,“你餓不餓啊要不要去捉魚還是晚點吃”
島上的熊們都很聰明,懂得在云溪放下的魚簍中撈現成的魚吃。
云溪每次更換了地方,它們過個一兩天就能找到。
她幾乎快放棄食用魚簍中的魚了,每次都讓滄月現捕。
滄月說“晚點,我吃這個。”
她沉迷于嚼草根。
“這個茅草根,還可以煲湯喝。”云溪走到泥灶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