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可以說上一長串話語了。
她的反應速度也在不斷變快。
聽到云溪的這些話語,從海中冒出腦袋,咕嚕一聲“門”
海邊風浪聲太大,云溪聽不清人魚說什么。
滄月便從海里游了出來,游上了岸,緊跟著云溪,挨挨蹭蹭,又問了一聲“門”
云溪邊用肢體語言比畫,邊說“就是這樣那樣的誒,等我做出來,你就知道了。”
已是九月,即將換季,她該思考儲存食物和保暖的問題了。
她和滄月說“接下來,你得去抓一些帶毛的動物回來了,我要做衣服,我還要教你做衣服。”
她覺得這條人魚有點閑,打算教會滄月鞣制動物皮毛。
這一年,滄月心智成熟不少,也看
著她,做了一年的手工,她教個幾遍,滄月應該也能上手制作。
云溪不指望這條人魚做一些太精細的活,但剝皮是她擅長的工作,讓她記住怎么刮干凈殘余的筋肉,怎么煙熏、風干,怎么用草木灰反復鞣制就好了。
鞣好之后,云溪再進行縫縫補補,做成一件冬衣。
云溪摸了摸滄月濕漉漉的腦袋“滄月啊,你現在變聰明了,想法也越來越多了,以后,得學著幫忙干活了。”
滄月咕嚕一聲,懵懵懂懂,努力去理解云溪的意思。
云溪打算今后白天讓滄月多干活,夜晚,她就陪滄月多聊聊天,聊到滄月犯困睡著。
身體方面,消磨她的精力;精神方面,多多陪伴,多多聊天。
這樣,總該能緩解她的心理問題吧。
沿著海岸線向東行走,找到那天看到的矮竹叢。
云溪指著竹子,和滄月說“我要找的,就是這種植物。”
她帶著滄月步入叢林。
九月初,天氣轉涼,也到了果實成熟的季節。
看到了不少樹木的枝頭掛滿沉甸甸的野果,云溪忍不住放棄了尋找竹子的主要目標,轉而采摘野果。
現在不摘,再過一兩個月,要么被其他動物摘走了,要么爛在了枝頭或爛在了地上。
她問滄月“你有在這片叢林里看到過栗子樹嗎”
今年還可以繼續囤一些板栗過冬。
滄月歪頭想了想,點頭說“看過。”
云溪“那我們下個月也去摘點回來,冬天繼續烤著吃算了算了,別下個月了,就這個月底吧。今年的天氣好像比去年更冷一些,你感覺到沒”
滄月點點頭。
似乎從她出生開始,天氣就一年比一年冷。
云溪“我得好好想一想,今年冬天我們要怎么取暖、保暖。”
要在洞口想辦法做一面墻,擋寒風;要做一個離地的床;最好能用竹子編織一個火籠,里面放一些木炭,就是很好的取暖工具
小時候,鄉下的冬天,幾乎人手一個火籠。
云溪打算今年把采果子曬果干的活也交給滄月,這些去年她都親眼看著自己做過,學起來應該不難。
云溪尋尋覓覓,一路上,邊摘野果,邊尋找竹子,終于在叢林中,找到了一片竹林。
映入眼簾,一片濃綠,走近,嗅到了清幽的竹香,云溪深深吸了一口氣,微笑著和滄月說“等到明年春天,我給你挖竹筍吃。”
滄月咕嚕了一聲,摘了一片竹葉,放進嘴里,品嘗味道。
“葉子不止能用來吃,還能用來吹奏音樂。”云溪心情大好,也摘了一片竹葉,放到嘴邊,卻不是嚼咽,而是貼在唇邊,打算吹奏出一段悠揚的旋律,告訴眼前這條人魚,什么是音樂。
音樂也能舒緩身心,釋放壓力,這條人魚,或許心理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陰影。
可惜,太久沒吹,曲不成曲,調不成調,吹出來的聲音太過難聽,甚至有點像放屁聲。
滄月看著云溪,停下嚼咽,鼻翼微微聳動,并未嗅見空氣中的異味,又繼續放心地吃了起來。
云溪用力甩開手中的葉子,不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