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雪那會兒,她還饒有興致地收集松樹枝頭的雪,然后煮雪烹松針茶。
一邊喝著雪煮的松針茶,一邊抱著毛茸茸的貓,披著毛茸茸的厚裘,烤著火,念上一句文縐縐的“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滄月聽不懂,咕嚕了一聲,坐在篝火邊,昏昏欲睡。
后來一連下了幾天的暴雨,出門太費勁,她就拿著陶鼎,隨手蓋在地上,撈一大盆雪回來煮。
進入冬季,她們的睡眠時間顯著增長,尤其是滄月。
其他季節,滄月都是天一亮就醒來,到了冬天,她會睡到午間,有一回甚至睡到了傍晚才醒來。
那次,云溪差點以為滄月要冬眠了。
這個小山洞,雖然適合人類居住,但比起滄月從前的那個溶洞,確實冷上許多。
不僅冷,對滄月來說,活動范圍也更小了。
對人類而言,四十多平的空間,能夠搭出個一室一廳一廚一衛來,但在滄月眼中,這樣的空間,遠遠不夠。
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狹小,尤其是在室內擺滿了過冬物資的情況下。
她盤尾巴都盤得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掃到室內的物品。
之前她還可以去室外活動,現在冰天雪地的,她不能夠頻繁出門,只能天天和人蝸居在洞內,烤火取暖。
烤燙了,尾巴就伸到外頭,掃一掃雪。
云溪望著室內的積雪,心想,要不明年后年,在旁邊搭建一個房子好了
可她不會搭建房子。
陶器這些東西,可以通過不斷燒土試驗,制作出來,房屋這東西,試驗時間長,成本高,且還有倒塌受傷的風險。
或者,再找一個大一點的山洞把這些家當,挨個搬過去
只要不是一切從頭再來,她能夠接受搬家。
她算是理解原始人類為何一直遷徙了,找到一個適合居住、有水源、有食物的地方真不容易。
遷徙
對,她也可以和候鳥一樣,來回遷徙。
春夏秋季,她可以在這個山洞居住;到了冬天,可以搬到某個寬敞的,適合人魚活動的空間居住。
此前她一直被現代人類定居的思維所局限,可在沒有進入到農業時代,無法種植小麥或水稻,無法穩定獲得食物的情況下,她就應該和動物遷徙一樣,因時而動。
想通了這點,云溪打算明年春天的時候和滄月附近島嶼看看。
這座島上沒有寬敞一些的山洞、溶洞,說不定,附近的島嶼會有。
如果能夠找到,那么,每年秋末的時候,她就和滄
月搬去那些地方過冬,等到春天,冬雪融化之后,再回到這個地方來。
她們一天只吃一餐。
這天,云溪煮了一鍋蘑菇肉片湯,舀起一口,送入嘴中,香氣撲鼻,香入骨髓,菌類的鮮和肉片的嫩交織在一塊,伴隨著濃郁的湯水,熱騰騰地吞入肚中,滿足感和幸福感充斥內心。
她現在變得很容易滿足。
吃得飽,穿得暖,足夠了。
于她而言,整個人類世界都不存在了,普世的價值觀也不存在了,什么升職加薪,什么成功人士,都不如一碗熱氣騰騰的菌菇肉片湯令她感到滿足。
云溪就著一個烤番薯,熱乎乎地喝了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