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現在,大概無法想象一群孩童提著危險的木炭去上學的場景。
制作一個火籠需要將竹子需要切段,破竹為篾,剃成竹絲,然后再進行編織。她雖找到了竹子,但沒有辦法片竹篾,如果用香蒲葉編織,不知效果如何
今年的秋天她忙著燒制陶器,沒來得及編個籠子出來,她打算明年編一個看看。
當下就只能是用陶罐里裝木炭,勉強對付一下。
除了陶罐,云溪還會燒熱石頭放在海豹皮縫制的兜袋里,兜袋就放在滄月的尾巴上。
和水袋相比,石頭的比熱容小,吸熱快散熱也快,每隔一會兒,就得重新加熱一下。
但她手頭沒有合適的黏合劑,做不出完全不漏水的熱水袋。
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天然儲水袋,是動物的膀胱,膀胱還具有一定的伸縮性,是很好的儲存容器。
但她獲得的動物膀胱,都略小了一些,且沒做過實驗,不知被熱水一燙,是否還能保持儲水功能。
保暖之余,云溪還準備了一壺水,放了個碗在床邊,以便滄月及時補充水分。
這條人魚,又怕冷,又需要經常補水。最適合滄月冬天待的地方,其實是深水區,或者是陸地上的溫泉。
而最適合她們兩個生存的地方,其實是帶有溫泉的島嶼。
云溪依稀記得,溫泉的形成和火山運動、地殼運動有關,可遇不可求。
靠譜些的做法,是讓這條人魚去深水區過冬。
但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滄月不會去。
不知其他人魚是怎么過冬的待在深水里嗎還是像蛇那樣,一群群盤踞在山洞中,集體冬眠,等待開春時,集體蘇醒,順帶交配。
滄月既非完全的人類,也非完全的人魚。就算人魚群是集體冬眠的形式,大概率也不會帶上她。
云溪摸了摸睡夢中的滄月,輕輕嘆了一口氣。
過往的寒冬,這條人魚應該都是獨自熬過去的
生病期間
,滄月最多只醒來吃一些草藥,喝一些肉湯,其余時間都在睡覺恢復精力。
沒有人陪云溪說話,洞里還有一只貓,勉強可以互動一下。
可淼淼的睡眠時間也長,一天最多只有4小時左右是清醒的,其余時間,不是在吃飯,就是縮在被窩中,閉目養神,一動不動。
云溪不在床上時,滄月會抱著淼淼取暖。
寒冬臘月里,人魚和貓咪都可以睡很久,云溪也增加了睡眠時間,但作為現代人,還是不如人魚和貓能睡。
云溪感覺自己每天最多只能睡十個小時,清醒過來以后,她在床上翻來覆去,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入睡。
賴在床上,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電腦,沒有書籍電視,滄月生病以后,更沒有人陪她說話,根本沒法打發時間。
時間好似停滯了一般,一分一秒,過得尤其慢,云溪干脆爬起來,做些手工活。
她把那些東西搬到了床邊,上半身裹著皮毛大衣,倚靠在石壁上,雙腳放在被窩里捂著,和人魚的尾巴相貼,手上拿著紡錘,不停地紡線。
多數時間里,她只能聽見木柴燃燒的噼啪聲,以及淼淼沉睡時的打呼聲。
安靜得有些孤獨。
她想念21世紀的溫暖和便利,想念那些人類科技和文明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