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城公主是始皇帝的長女,于秦王政二十五年下嫁給大將軍王翦之孫、通武侯王賁之子王離,至今已經有十四年的時間了。
之前說過了,秦律中有一條規定,那就是家中有兩個成年的男丁的話,不分家就得叫翻倍的賦稅。
對于王家而言,即便讓他們交翻倍的賦稅于他們而言也算不上什么,但是他們若是真的不分家的話,那么就是公然和始皇帝作對了。
秦律為什么有這條規定,普通百姓或許不清楚,王家從王翦到王賁,都是始皇帝的心腹大臣,他們能不知道嗎
所以從王翦開始,家中一有成年的兒子長成,便直接將其“踢”出門讓他們自己當一家之主了,作為被“踢”出家門的王賁完美的繼承了他爹的理念,哪怕妻子舍不得,但是等兒子成年后,他也照樣將他“踢”出門。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華城公主出嫁后并沒有和公婆住太久,就和丈夫一塊搬出去住了。
這條秦律對于旁人來說是不是一條好的律法暫且先不說,反正華城公主覺得對她而言是挺好的。
但是華城公主不用再和公婆一塊住了,不代表不用再見公婆的,尤其是最近這幾天,她的婆婆王老夫人不舒服,于是連同華城公主在內的幾個兒媳婦都得回去侍疾。
王老夫人不止華城公主一個兒媳婦呢,自然用不著她親自伺候了,或者說即便她只有華城公主一個兒媳婦,她也不敢讓她親自伺候。
哪怕王老夫人是長輩,而華城公主是晚輩,但是華城公主到底是皇帝的女兒,王老夫人又哪里敢使喚她,讓她來伺候自己
只是即便如此,華城公主這幾天也不好過。
因為不用她親自侍疾而已,不代表她可以躲在自己屋子里哪兒都不用去的。
這天和往常一樣,華城公主和輪到今天侍疾的王二夫人等王老夫人睡下之后,便起身離開,各回各院了。
臨走前,王二夫人想起剛剛她一刻不得停歇地伺候王老夫人,而華城公主卻在那兒像個木頭人似的坐著不動,舒坦得很,心里頭便不舒服了。
她忍了忍還是沒忍住,開口道“還請大嫂見諒,我忙了一早上了腳不沾地的,這會兒五臟廟正在跟我鬧呢,就先走一步了,大嫂您自便。”
說罷,不等華城公主開口說什么,王二夫人便帶著自己的丫頭先走一步了。
見到王二夫人如此態度,華城公主還沒有說什么呢,她的丫頭就不高興了“二夫人這是什么態度她眼里還有沒有尊卑之分了”
且不說華城公主是皇帝之女,她更是王二夫人的嫂子,結果她一個當弟妹的,竟然對嫂子這么不客氣
誰給她的膽子呀
“算了。”華城公主倒是理解王二夫人為什么會對她有怨氣,她道,“換做是誰見自己忙得腳不沾地,自己的妯娌卻悠閑得很也會心里不舒服的。”
“可是又不是公主您愿意每天在那兒坐著的。”青青仍然覺得王
二夫人不可理喻,“二夫人要是心有不滿的話,那倒是跟老夫人說啊,為什么把氣都撒到您的身上分明就是見您和善,才敢那么囂張的。”
這不是柿子挑軟的捏嘛。
青青很替自己的主子不值,明明是王老夫人故意的,故意讓其他幾個兒媳婦來給她侍疾的時候,讓她們公主在一旁干坐著什么都不用做,于是其他幾個兒媳婦不敢怨王老夫人,只能夠怨上她們的公主了。
她們難道沒有一個人看穿王老夫人的把戲嗎
青青才不信,無非是因為王老夫人是長輩,她們不敢忤逆她,又知道她們公主心地善良,于是就直接遷怒到她們公主身上了。
“左右也就幾天的時間而已。”華城公主倒是挺看得開的,“誰讓我與駙馬成親多年都沒有給王家添上一男半女呢,不怪婆婆心里不高興。”
聽到華城公主提到孩子,青青的臉色微變,小心翼翼的看了她一眼,見她的眉眼染上幾分落寞,青青便有些后悔了。
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多嘴了,怕華城公主會沉浸在自己多年沒開懷一事上,青青連忙轉移話題“我們先回去吧公主,您剛剛在老夫人那兒也沒用膳,想來肯定也餓了。”
華城公主知道青青的好意,并沒有拒絕,而是笑著點點頭道“你不提我還不覺得,你一說我這肚子呀,就開始咕咕叫了,我們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