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衡二年的除夕,因為宮里兩位巨頭都不在的緣故,過得頗為冷清。
妃嬪們因為天衡帝那句“安分守己,不要出門”都窩在自己宮里,連串門拜年都沒有。
當代年輕人最煩的就是過年回去要應付各種七大姑八大姨,如今全免了,誰都不用應付,唐詩自然高興。
唯一有點不開心的就是狗皇帝走得急,年終獎沒發,這個年有點窮,大老板不發年終獎,她還得給昭華殿的宮女太監發呢,只能自掏腰包了。
她記憶里,去年過年太后和狗皇帝都是給各宮發了賞賜的,昭華殿雖然沒啥牌面,可隨大流,也多得了一只羊,絹布十匹,還有兩個紅包裝著銀子的荷包,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呢。
但今年這些統統都沒有。
倒是御膳房多送了點新鮮的蔬菜過來,唐詩和周才人發的都是韭黃,淑妃燕妃位分最高,各得了一根黃瓜,把兩人喜得差點放鞭炮。
唐詩翻到這個八卦就覺得好笑,笑完又覺有點心酸,還是現代好啊,冬天平民老百姓都吃得起黃瓜,在這古代,皇帝都不可能天天吃。
不過古代過年的年味比現代濃多了。
基本上從臘月下旬便開始準了,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尷,釘桃符,貼春牌,守歲,迎新,拜年
不過最令唐詩期待的還是上元燈會,也就是元宵節燈會。
元宵節在古代是極其重要的節日,大多數朝代都要放假的那種。
大雍也極為重視,年前便開始在皇宮南大門對面的街邊用木料、松枝搭建山棚,再用花朵和彩旗裝飾。
搭建好后,年前街邊就會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表演,比如雜技、說書、唱戲、舞蹈等,算是提前為元宵節預熱。
這時候,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就會陸陸續續入京了。
上元燈會正式開始是在正月十四這天,一共五天,到正月十八結束。這期間,京城的主干道上都會張燈結彩,燈火晝夜不歇,整個京城都會變成一片花燈的海洋。
正式的燈會是在皇宮南大門前開始舉行。
皇帝高坐在樓上視野最好的地方,既可觀看各種精彩的花燈,也能瞧見下方露臺上教坊司、軍樂隊等官方樂坊的精彩表演。
太后一般也會同行,至于后妃,畢竟位置有限,只有得寵的妃子才有這個殊榮陪皇帝登上南大門坐著欣賞燈會。
去年整個后宮就只有燕妃和淑妃有這個資格。
至于今年,這項活動恐怕要取消了。
因為天衡帝還滯留在福寧行宮裝孝子,過完年了都完全沒有回來的意思。
他說是去侍疾的,便半點都不含糊,早上起來便去守在太后的寢宮,端茶倒水,洗漱喂飯喂藥,一樣不落,就連朝中大臣寫信催他回來,他都一律推了,只說母后的身體要緊,他要照顧到母后痊愈為止。
而且為了怕太后心里有負擔,他還一直瞞著這事。
當然是瞞不過的,傅太后知道后很是欣慰,等到臘月初八后便勸他回去,說是朝中事務要緊,天衡帝一律婉拒了,還處罰了兩個身邊伺候的宮人,怪他們大嘴巴,向太后說這些,惹得太后不高興,不能安心養病。
傅國公得知后最后一絲疑慮都打消了,不停地在太后面前說皇帝的好話。
唐詩看完之后兩只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秀還是狗皇帝秀。
比不過啊。
不過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