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天衡帝一臉淡然,還有心情問他們“你二人提前交卷,可是對這一場考試成竹在胸”
兩人正月初九那日遠遠的見過譚元清一次,并不認識天衡帝。
但兩人也不傻,能跟譚元清這個禮部尚書走在一塊兒的,必定是達官貴人,若能攀附上上這位貴人,以后仕途必定更順暢。
會試每三年一次,每次錄取數百人。
這么多人,除了表現得特別優異,被皇帝青睞賞識或者家里有門路的,其余絕大部分進士還不是得從七品知縣做起。而且哪怕是知縣,也有好賴之分,沒點門路又不會鉆營的,被分派去那些偏遠之地,這輩子都難出頭了。
他們倆就是因為看到了這群官員出現在考場外,感覺機會來了,特意提前交了卷,過來套近乎的。
如今對方主動考試的事,他們哪能錯過這個機會。
“回大人,成竹在胸談不上,不過學生苦讀三十載,對各種書經先賢之作熟讀于心,加之此次時來運轉,考題正是學生所擅長的,因此提前答完了卷。”胖一些的嘴上說著謙虛的話,實則是在夸贊自己。
旁邊那家伙也不甘人后,拱手道“回大人,學生已提筆寫出心中所想,既已答完,又何必耽于考場”
好生狂妄。
要不是已經知道了這兩個家伙的底細,單看他們這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可能還會真的以為他們倆是什么才學出眾的大才子,必定金榜題名。
天衡帝嘴角微勾,只是笑意不達眼底“是嗎二位既已答完了卷,不若去道署坐坐。”
所謂道署就是監試道署,在考場隔壁,是考官暫歇之所。
這可是難得的刷臉機會,兩人焉能錯過,忙拱手道“學生樂意之至。”
譚元清看這二人一臉欣喜,完全不知大禍臨頭的樣子,冷冷一笑,給禮部員外郎甄嘉言遞了一記眼色。
“大人這邊請。”甄嘉言將天衡帝一行給迎進了監試道署,然后不動聲色地退了出去,去調取這二人的資料。
譚元清則出面邀請大家坐下,然后主動問起了二人的情況,很快便搞明白了這兩人的身份。
這兩人分別叫戚值和胡韶峰,年過四十,江南人氏,七年前考中舉人,這是他們第三次參加會試。
在譚元清一行官員面前,兩人都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己。
很明顯,他們打探過考官甚至是譚元清這個禮部尚書的喜好。
戚值開口便是“聽聞譚大人最擅詩詞,學生不才,去年在幾位友人的相助下出了一本詩集,改日送到大人府上,煩請大人指點一二。”
他這明顯是想跟譚元清拉上長期關系。
打著求指點的名義送詩集,回頭譚元清批注了,他又以道謝為名登門拜訪送禮,這一來二去不就熟了嗎
胡韶峰也不甘落后,拱手說“聽聞譚大人除了詩詞,書法也是一絕,正巧學生也好書法,家父曾花重金為學生尋了一本
顏真卿的摹本,只是學生一直不得要領,改日攜字帖上門還請大人多多指教。“
連唐詩都聽明白了這言下之意。
譚元清肯定喜歡顏真卿。不愧是人民幣玩家,一個送真跡摹本,一個送詩集。下回是不是打算幫譚元清出本詩集啊
只能說你們文人就是會玩,行賄都玩出了新花樣,還美其名曰指教,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