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穿著深衣頭戴〈玉鷺笠〉的李氏朝鮮都承旨完應真,見狀就認為必定會有大事情發生
果不出其所料清廷使者在昌德宮的南面正門光化門前就讓李氏朝鮮守城士兵們進去通報李氏朝鮮仁祖純孝郡王李倧,讓他親自出昌德宮來迎接自己入宮,畢竟清廷使者身上協帶有滿清皇父攝政王頒發的圣旨,見圣旨如見圣駕。
此刻身穿赤色郡王常服頭戴翼善冠的朝鮮仁祖還在后花園香遠亭內,喝著茶看著舞姬們跳舞,卻被慌張的士兵沖過來打斷情緒,氣得朝鮮仁祖大罵道“朝鮮語大膽,竟敢驚擾寡人”
士兵見狀連忙跪下來解釋道“朝鮮語王上殿下請息怒是小的,有要事奏報,在光化門外來了一個帶著旨意的胡虜使者,他讓王上殿下您”
朝鮮仁祖見到士兵沒有繼續說下去,就猜想定不是什么好事他讓士兵繼續說下去,士兵只好把清廷使者的來意告訴他,為此李氏朝鮮仁祖聽后很是惱火,他心想;寡人雖然臣服了清廷可畢竟也是一國之君,怎能輕易出去迎接一個不入流的使者
但是又拿不定主意所以只好下令召集群臣來思政殿內商議國事,李氏朝鮮兩班士大夫們在接到召令時紛紛按等級排隊進入殿內站著,朝鮮仁祖則緩慢走上殿坐下來開口道“朝鮮語寡人剛剛收到消息有胡虜使者前來宮中,還請寡人親自出迎眾卿家可有誰愿替寡人出迎的”
此話一出思政殿內的朝鮮群臣們瞬間炸開鍋,紛紛上奏道“朝鮮語王上殿下萬萬不可屈尊出去迎接蠻夷啊臣等愿替王駕出迎。”
可話雖如此該派誰去呢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為兩班士大夫們都很不服氣,他們認為清廷這是故意要羞辱本國,既與我國友好,那么又何必如此在乎附屬國禮節呢所以眾臣們商議之后又有些推脫責任的現象。
很快就惹怒了在光化門等待的滿清正白旗巴圖魯,他開始生氣并對著朝鮮翻譯官怒吼道“女真語爾等國君怎么還不來接旨啊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
朝鮮翻譯官看他有些不耐煩了,只好勸慰道“女真語稍安勿躁不要著急王上殿下一會就來。”說完朝鮮翻譯官就親自進宮去看看情況。
這邊還在大殿上爭論禮節問題的大臣們因為意見不同都互相爭吵著,看得朝鮮仁祖很是頭疼他只得勸說道“朝鮮語好了好了諸位愛卿的忠君愛國之志寡人心里明白,如今還是說說該派誰出去迎接胡虜使者吧”
首先由李氏朝鮮左參贊田維程、提出道“朝鮮語啟奏王上殿下,領相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大臣,理因由他代替王駕出迎。”
但是李氏朝鮮大司憲姜近南,卻說道“朝鮮語王上殿下臣以為不可領相既是國之重臣百官之首,又是代表著士大夫們的主心骨,如果領相都去迎接蠻夷了,那么定會失去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