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韞同樣悠閑的回答他“跟你一起喝粥。”
“可惜你吃不到媽腌的糖蒜。”葉嘉惋惜。
糖蒜配清粥,是葉家一貫的傳統。
當然,沈知韞給他點的肯定是砂鍋粥。
沈知韞便道“快了,再有半個月就能吃到了。”
再有半個月啊。
葉嘉抬眼望向窗外,到時候也該到十二月了。
海市的冬天不下雪。
但榕城會下。
薄薄的一層小雪,覆蓋在樹枝房檐。
今年下雪后,不然跟沈知韞回一趟榕城
正所謂母子連心,當天,榕城。
榕城一中學校的院墻后,隔著一條長長的街道,便是榕城一中家屬院了。
家屬院一共五六棟樓,二十年前的建筑了,外頭看起來漆皮掉了大片,久經風吹日曬,長長的電線桿上貼著各種小廣告。
下午五點多,葉母回了趟家。
剛進小區大門,院子里頭就有幾家老太太抱著重孫,一邊聊天一邊遛彎。
這天氣雖然冷了,小孩子還是鬧著往出玩,再加上家屬院里頭也有小孩玩的器具,滑滑梯和蹺蹺板,幾個小孩搶著往上坐。
葉母騎著電瓶車,經過時吆喝一嗓子,讓他們注意點別摔了。
院里幾個老太太看見她就笑,順便寒暄“葉老師,這是放學了”
“又辛苦一下午了,吃飯了沒”
葉母摘下圍巾,帶著厚手套的手推著電瓶車,嘴里呼出著白氣,“沒吃呢,我們家老葉在家里做了飯,我正好回來拿落下的教案。”
“我說經過你們家屋前的時候怎么聞著那么香,原來是你們家老葉燒的飯。”
“葉老師果然是好福氣啊。兒子有出息,老公也體貼。”
“可不是嗎一中門口的榮譽墻上,葉老師兒子的照片就在上面。可俊的小伙子,現在還在海大念書呢”
幾個老太太善意的笑起來,葉母在榕城一中資歷深厚,現在年輕一輩的老師里頭不少也是她的學生。
家屬院這些年斷斷續續住進來不少其他人,奔著的就是中考劃片區,能給孩子劃到榕城一中去。
葉父葉母都是老教師,葉父因為身體的原因,今年沒當班主任,他教政治,比不上語數外三門老師,多數時間留在辦公室也沒學生找他問題,干脆就提前回來做點家務。
葉母含笑應付幾句,回了家,屋里空調正開著。
家屬院這塊沒通暖氣,她跟葉父又是節省的性格,不過葉父雖然誤診了胃癌,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還是不少,受不得凍。
晚飯熬的清粥,配的糖蒜和咸菜,葉父又炒了份辣椒炒肉。
葉母喝著粥,心思飄得遠了。
她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撂下飯碗,拿出手機,找到葉嘉的對話框,翻出來葉嘉今天下午給自己發來的幾張照片,細細的看起來。
“吃飯呢,你又看什么呢”葉父夾了一筷子炒肉,放進她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