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類科學家攻克了同性生子的難題。
其中各種理論原理在此就不過多贅述了因為根本不懂。這一年,葉嘉二十八歲,成功轉型,從電視臺臺前奔赴各大現場的小葉記者,變成幕后制作人。
時光匆匆流逝。
許多人都在發生變化。
這一年,郝悅風風火火的結了婚,她是個急性子,做什么都一步到位,結完婚沒過多久,便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
同樣是這一年,何子燁升職加薪,步入大公司的經理層,終于貸款買下了老家的一套房;周晉成為b站百大u主,事業迎來新的高峰,并結識了一幫一起拍視頻的小伙伴;
依舊是這一年,彭明明、唐秋風、施呂三人編入葉嘉小組,隨葉嘉拍攝西藏紀錄片,拿下行業內一個小獎項,三人逐步掌握葉嘉遞來的資源,成為以葉嘉為中心的小團體中的得力干將;遺憾卻也令人期待的是,趙佳然離開了團隊,選擇了詩和遠方。
她現在正在攀登珠峰,成為人生旅途上的一名背包客。
二十八歲這一年,葉嘉經歷了許多。
他的人生以此成為分界線。
二十八歲前,他永遠行進在路上,天南地北的闖蕩、拍攝、采訪,沒日沒夜,追尋理想;
二十八歲后,他逐漸將生活重心落于家庭,見過那么多美麗的風景后,精神世界充裕豐富,他開始選擇慢下步調,珍惜與身邊人的每時每刻。
二十八歲這一年的深秋。
葉嘉偶爾會思考,他該不該響應時代召喚,要一個孩子。
也就在這一年,變故發生了。
事情發生在一個秋日清晨。
沈知韞一如既往的早早起床晨練,晨練完,他提著樓下買的小籠包和豆漿上樓,推開門后,徑直走向主臥。
主臥窗簾拉緊。
光線昏沉。
大床中央鼓起一個小鼓包,葉嘉還在睡。
沈知韞坐到床邊,目光沉斂而溫柔,習慣性的想要撫摸葉嘉的頭發直到,掀開被子,他對上了一雙睡意惺忪的小小桃花眼。
大腦有一瞬間地空白。
床上的小寶貝也是,懵懵懂懂得看著他。
小寶貝身上穿著過于寬大的睡袍,整個人陷在真絲睡袍內,像只可愛小烏龜,慢騰騰的翻過龜殼,爬出來。
雪白綿軟的小臉上暈著飽飽睡了一覺的淺紅,他約莫六七歲大,讀小學的年紀,說話已經很有條理“叔叔,你是誰”
沈知韞盯著他肩膀處的胎記。
小葉嘉聲音還有點奶,揉揉困頓的眼睛,一本正經的“這是哪里呀”
早上九點。
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自從同性生子的難題被攻克,全國各地的醫院都開設了兒童體檢科,專門為十二歲以下的幼
崽體檢服務。
其中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和京城合諧醫院在這方面是行業翹楚。
九點鐘的醫院正是人多的時候,各處人聲嘈雜。
兒童體檢科有專門一層樓,無論何時,兒科和急診科永遠是人最多的地方,這個人多指的不是病人多,而是陪護的人員多。
候診區各種哭鬧聲連綿不絕。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連番上陣,哄著家里唯一的寶貝蛋。
一片哭聲中,角落里坐著一大一小兩個人影。
大一些的約莫三十歲,成熟穩重,穿著寬松的休閑服,頭戴棒球帽,手里正拿著一杯熱牛奶和面包,仔細地等待旁邊小的。
小一些的六、七歲模樣,不高,只到大人胯部。
深秋的天,他穿著灰色連帽小衛衣,嫩生生地小臉上是一雙烏黑的小桃花眼,水紅色的小嘴巴慢慢吃著夾心面包,吃完,伸出手,找旁邊的叔叔要牛奶。
“慢點吃,”沈知韞看著乖巧可愛的葉嘉小朋友,聲音不自覺夾了起來,“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