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沸反盈天,幾乎處處都在討論,也處處有人站出來說一些“事實”。
一個母親殺死孩子,在整個社會是極其罕見的事。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一個母親殺死自己的女兒,在所有網友面前就是禽獸不如,需要用言語殺死的。
而在網友的聲討中,記者經過調查,發布了一篇調查新聞。
新聞顯示,這個家的丈夫,是極其失職的。
挖掘他的所作所為,可以斷定,對方在這起案子中有推波助瀾的情況。比如他有小三,小三還有了孩子,他正在逼迫徐絮離婚。
輿論迅速又將這人推上風口浪尖,男主作為法律援助律師,開始進入劇情。
他察覺到,徐絮證言證詞,是極為堅定的。
但現場卻存
在疑惑,比如大中午為什么女兒會在浴缸里洗澡,比如現場為什么沒多少掙扎痕跡。
徐絮又在說女兒時,說漏嘴女兒當天根本沒上學。
這引起了男主的好奇,然后漸漸發現,徐絮很可能是無辜的。
她并沒有殺女,殺女者另有其人。
然而無論如何,徐絮都堅定認為,并且承認自己的殺人事實。
發現了不對,一腔熱血的男主開始聯合記者,進行調查之旅。
網上的風浪,也隨著有人不斷拋出線索,發生著反轉。
網友驚恐發現,殺人的很可能是出軌的丈夫。
他們開始了新一輪的造謠,他們開始挖掘這背后的真相。然后自以為梳理好了所有證據鏈條,開始了網絡判案。
網友們判了之后,便是執行。
他們開始人肉對方一切信息,大量網紅上門圍堵,還有人跟蹤恐嚇男人和小三。他們曝光對方的手機號,開始大量發消息,還有在對方家門口擺花圈骨灰盒菊花等等。
男主察覺到事情不可控的時候,一審到來了。
徐絮在庭審現場,全部承認自己的罪行,并且說出自己有自首情節,需要判死緩。
可最終法官判定不構成自首情節,因為根據家里客廳的監控顯示,徐絮在打電話之后的三十秒內,出現了女兒說話的聲音。
這證明,對方是在殺人前打的電話。明知犯罪行為而實施犯罪,不構成自首情節,且殺女社會影響惡劣,所以嚴判。
判了死刑,徐絮心如死灰,沉默接受一切。
男主去看望徐絮,他漸漸對徐絮伸出憐惜之情,他莫名覺得,徐絮不會是一個會殺死女兒的人。
徐絮看著他的眼神中,又暗藏了一絲求救。
男主心中升起無限豪情,他聯系自己認識的警察,開始認真重新梳理案情。
就在他調查途中,卻神秘人故意阻撓,似乎有人不想讓他們知道真正的真相。
男主再次看望徐絮,想知道這一切迷霧背后的真相。
徐絮依舊一言不發,直到知道有人阻撓他拿到證據,才開口。
女兒竟然是自殺,拿到女兒生前的筆記本時,男主蒙了。
然后在第二次庭審中,男主為徐絮進行無罪辯護。
因為同意公開進行審理,這起案子在網絡掀起軒然大波。
但因為筆記本不能很明確說明女兒是自殺,所以維持原判。
男主真正開始關心起這個案子,開始各方努力,想要獲得徐絮為什么選擇認下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