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約定給燎原廠鍋爐三個月試用期,沒問題會給鍋爐報寫報道
這哪個都不像是真的,但張維知道,這哪個都是真的。
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眼前的女孩看起來不足二十歲的許如意。
她都想問問,姑娘你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就在這個時候,張科長敲了門“局長您找我我剛剛找份資料去了檔案室,剛回來。”
張維捏著蘇國強的說明信,這會兒心里都是后怕,聲音都有些不冷靜“燎原廠技術問題解決了的事兒,郭培生前天給你說了嗎”
張海濤還以為是什么事,一聽這個就放了心,點頭說“說了。”
“那鍋爐報將要報道他們的事兒也說了嗎”
張海濤同樣不以為然“說了”
張維立刻吼了起來“那為什么沒告訴我”
張海濤被嚇了一跳,可怎么都想不出來有任何問題,他回應道“技術是解決了,但他們廠子問題多,這個解決了,那個解決不了,根本不是大事。至于報道,報了就報了,沒什么好說的吧。分流是已經定下來的,我認為這點事不會動搖。”
許如意無奈地搖搖頭,這就是眼界的問題。
別說這會兒,就是上輩子,傳媒已經如此發達,很多人都不知道新聞的重要性。
反而是能知道這其中重要的張維,讓許如意驚喜不已,她簡直太優秀了。
張維看著還不知道差點錯過什么,一臉茫然的張海濤,無奈地嘆了口氣,本來今天準備提一提張海濤,可他顯然不能擔起更多的責任,甚至連現有的工作也有欠缺,還是放放吧。
當然,她還起了給市局的人做培訓的想法,改革開放已經開始,各處變化巨大,如果還是舊思想舊眼光,他們怎么發展“你先回去吧。”
張海濤顯然到現在還不懂有什么問題,一臉疑惑地看了看她倆,點點頭就出去了,辦公室里沒了人,張維才對許如意說“你今天來得對,這種情況下,燎原廠不適于被分流。”
許如意等的就是這句話,雖然她有把握,但遇到不同的領導,會有不同的情況。
譬如現成的例子,如果局長是張海濤呢。
他壓根不懂她做的意義,那保住燎原廠就是難上加難。
萬幸,她碰到的是張維。
許如意真情實意地說“謝謝。”
沒想到的是,張維居然也對許如意說了一句“謝謝,你不止給了燎原廠希望,也給了肅南市希望。但是,這場報道討論的越多,你們的壓力也就越大,你有信心嗎需要我們做什么”
許如意就喜歡這樣干事的領導。
她也沒客氣,“當然有信心,我們目前已經著手新鍋爐的設計生產,準備在三個月后,借著大成廠的澄清信,一起推出。”
“而在此期間,我們需要一些話題,需要讓大家相信,我們真的有這個實力,而不是一點點運氣剛好碰到了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