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江波看到一半,忍不住嘆一句“燎原廠真是火箭速度,老廖,咱們按理說在京市,客觀條件比燎原廠好多了,卻不如人家思想先進,動作迅速,咱們也得抓把勁兒了。”
廖遠志點頭“可不是,但是真好啊,從去年三月份看著他們那期告狀信生氣厭惡,到現在對他們敬佩喜歡,真是兩個極端。可我覺得,我不是這樣極端的人,是燎原廠做到了我們從未想過的事情。”
“我覺得,他們的經歷可能不能代表著我們夏國,可他們的速度,應該就是我們夏國的速度。”
但江波很可惜“只可惜以后不可能每期都追了。”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作者兼編輯姜紅這樣寫道“寥寥數月,我們和燎原廠從陌生人變成了老朋友,我們看著它技術革新擺脫惡名,也看著它屢出奇招,秋交會揚名,燎原廠已經走出了它的
新時代,我想,我們也該說再見了。”
“這是我們深思熟慮的決定,其實在連載開始前,作為前去采訪的編輯,我并沒有過在報紙上連載紀實的想法,是燎原廠廠長許如意說的一番話打動了我和編輯部。
她說你要不要記錄一臺鍋爐沒做好,需要多大的代價才能翻身以此告誡我們的從業者,為了賺錢不顧能力,匆忙上馬的后果,給行業敲一個警鐘。”
“現在我能肯定得說,她做到了。燎原廠告訴所有人,只有解決質量問題,企業才能真正發展,只有敢于創新敢于拼搏,企業才能越做越好。
而在連載進行的四個月中,我們欣喜地發現,所有被曝光的企業不再默不作聲,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并給與了我們反饋,我們也發現,這樣的告狀信越來越少了。
這并非因為我們行業整體質量的突然提升,而是因為態度改變了,我們收到更多的是表揚信、求助信。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大家來幫忙,質量出了問題,一起想辦法。”
“我想,我們當初做這個追蹤報道的目的已經達到。而現在,我們踏入了1981年,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燎原廠也會踏上新的征程,相信他們一定會創造更多的輝煌,但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們將會在合適的時機及時報道。
而我們現在,更加渴望,遵循當時報道時的信念,繼續弘揚行業正精神,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夠如燎原廠一樣,突破自己與時俱進,成為我們下一個連載的主人公”
廖遠志看著這最后的一段,狠狠地點點頭“很遺憾,但是,很高興我認為鍋爐報做得對。而且,我們都是一個行業,依著許如意的本事,早晚她會來京市的,到時候肯定會見到的,更何況,我覺得燎原廠的消息根本就不會少。”
江波也想到了“嬰兒推車”
可不是嗎
雖然燎原廠的報道自此沒有了,但是他們登上了國家臺,那豈不是都能看到了。
這會兒誰不想看看,燎原廠的嬰兒推車什么樣畢竟,鍋爐廠65萬份報紙背后的上百萬讀者,早就對許如意賣了上千萬美元的收縮推車好奇死了,可惜文章只能看個大概,誰也不知道啥樣子
現在終于可以看到了。
于是,在許如意不知道的情況下,她的嬰兒推車,已經有了上百萬人的期待。
當然,充滿好奇想要看的人還在繼續增加。
這一輪買電視,可是驚動了不少部門誰家能一口氣要七百多臺電視,電話從燎原縣供銷社打到了肅南市供銷社,再打到了省供銷總社,燎原總廠一下子就出名了。
這是多么好的新聞
所以,發完電視第二天,縣市省的電臺電視臺和報紙幾乎都過來了,將燎原總廠從里拍到了外,將許如意問了個底朝天,發在了電視和報紙上。
于是,在臨過年的這兩天,南河省的觀眾讀者們,也都關注起了這個廠子。
習慣了聽廣播的大爺大媽,遛彎
的時候,就聽見了報道。
喜歡看報紙的文化人,打開這一天的省報市報,立時就被700臺電視這個大噱頭吸引了。
而喜歡看電視的小年輕,則相互議論著“這推車還有嬰兒用的嗎那豈不是能帶寶寶出去玩我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