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櫻花”畢竟是上著班,總不能指名道姓的罵,余廠長還起了個外號,“就不一樣了,還不如美國人呢,就鞠躬勤快,好像天生就沒脊梁骨,但說話做事兒忒差勁。”
這顯然,南河汽車廠這是跟大建的人很不愉快
不過這都是閑聊,也不宜多說,余廠長扭頭就問許如意“許廠長,你說是大建的問題,怎么判斷的。”
許如意直接跟他說“首先開始你們就已經說了,都是按著操作規范來的,只是不能保證每次操作都完美無瑕。”
“那就是說你們沒有大的操作問題,只可能有小的操作習慣不太好。”
“但實際上,機床真不是個嬌滴滴的東西,咱們都知道,這大鐵疙瘩耐造著呢,而且日本的產品一向是以便宜皮實維修率低著稱,怎么可能偶爾操作習慣不好,就能造成使用幾個月精度下降呢。”
“更何況,兩次還是同樣問題,就算是概率也沒有高吧。”
余廠長本來興致勃勃,可沒想到許如意給出的居然是這樣的猜測,他都苦笑了“許廠長,你信我們謝謝你,但這個”他攤攤手,“怎么能說服對方呢”
“怎么可能憑借這個呢。我這是跟你解釋,為什么我有懷疑。后來我不是跟你要了你們產量表嗎”
“你們難到沒有發現,第一次是1979年6月調試成功開始生產,1980年9月發現問題,一共使用了十六個月的時間。第一次你們使用了五個月的時間。”
“雖然時間長度差異很大,但是兩次的產量相加,是大致相同的,都是一萬左右。”
南河汽車廠自然沒有這么大的產量,但是設備買回來了,總要回本,所以除了他們自己汽車生產外,第一次壞之前,他們還做了其他廠子的外協,也就是幫助加工發動機箱體,零零碎碎的,所以一萬件用了16個月。
這也是一般設備購買回來后的做法要立刻三班倒,一方面是盡快收回成本,另一方面就是設備是有保修期的,要在這一年內盡可能的使用。
但南河汽車廠運氣差一點,剛剛出保沒多久就壞了。
顯然,余廠長并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差不多嗎”
許如意點頭,將剛剛給自己的幾張表格給他看,上面還有許如意已經加好的數量,兩次數量就差幾百件。
余廠長瞠目結舌“你的意思是”
“操作失誤可沒有這么精準,能這么精準的只有一個可能,他們這里面有一樣關鍵的零部件壽命就只有這么久。”
這個發現角度太刁鉆了,首先沒人會
去計算一個設備在某短時間的總產量,大家只會說這機器我們用了多久。
其次是因為剛買回來那陣子,還給外廠加工了不少,在會計那邊,根本就不是一套賬,也就想不到。
誰能想到,許如意在這里面發現了端倪
可你要說不對嗎余廠長可是這行干了很久的,人是最不靠譜的,最不能控制的這一個班組多少操作員,就算他們的習慣完全不會變,可是有人加班有人休班,有人調走有人調來,這根本就不是恒定的。
只有機械才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預料的。
如果說剛剛余廠長只是有些激動,那么現在他徹底激動了,“對對對,不可能這么巧合,一定是他們自己有問題。”
這么一來,大家情緒就有了不同的變化,原先是認為自己的問題,又是氣惱又是無奈,現在一方面是對大建的氣憤,他們自己的產品,怎么可能不知道另一方面在場所有人都想到了,“可是怎么證明呢。”
許如意的推算顯然是有理的,但是,這還是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