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道足足用了整版,上面詳細寫出了事情的始末。
不過報道方式,卻是和原先的稿件完全不同,因為第一句就是在1983年的深秋,市汽車一廠廠長白偉化名,當著市機械局局長郝仁化名的面,一頭撞向了居民樓。
這個開頭,幾乎吸引了所有的人目光。
這明明說的是行賄受賄案件,怎么會以這樣的方式開頭可誰又不想知道,后面發生了什么呢很多人直接付了錢,就忍不住拿著報紙看了起來,還有一部分人,本身并沒有購買法制日報的想法,可是看到了別人看或者是這個頭版故事,也忍不住掃了一眼。
一眼就拔出不來了,最終掏錢買上了這一期。
故事雖然是用了這么一個駭人聽聞的導語,但講述還是從頭開始,那自然就是平靜的汽車一廠突然接到了一個不合理的電話在沒有任何通知下,在沒有任何人征求意見的情況下,他們被通知,要合資了。
隨著故事的慢慢發展,老廠長屢次找到郝仁匯報都不曾得到解決,事情也慢慢起了變化,人們的情緒都隨著波動起來。
“這太不負責任了吧,明明是一廠,突然換了一廠,這根本不合適。原來效益的不好的一廠還是效益不好,可效益好的一廠卻被合資了,他們產的小汽車自然也就不能生產了,這根本不合理。”
“可不是。還說讓一廠接了一廠的設備和訂單,一廠如果有這個本事,就不會效益低下發不出工資了。這純粹是胡鬧,這個郝仁怎么做這樣的決定”
“我看這個郝仁就是有問題,要不就是他能力不夠,看不清楚這其中局勢,日本人說什么他干什么,要不就是,他有貓膩”
這話一出,很多人都覺得,后面這個猜測有些過分了“那倒不至于,現在合資是大趨勢,咱們市里多少廠子都爭著合資呢,大家都覺得合資是好事,這個郝局長八成也是這種觀點,所以覺得即便給了一廠,也是對他們好。”
“就是,我可是聽說了,咱們日化廠合資的話,人家出錢進口設備,還給出技術和配方,投資上千萬,到時候生產的全都是國外流行的化妝品,還能出口呢。這不是升級了嗎我可是用過我姐姐的日霜,是姐夫出差從法國帶回來的,哎呀,那個感覺真的特別好,而且香味也跟咱不一樣,很淡雅,不像我們的,香的膩人。”
不過,當他們看到白偉拿著廠里的專利和利潤表跑去找郝仁說服的時候,郝仁的態度,不少人的感覺就有點變化了。
“我怎么覺得不太得勁呢。”
“就是啊,你看看,這個一廠其實沒必要合資啊。他們一來自己的技術就不錯,不是說他們的工藝特別好嗎一來還和燎原廠簽了訂單上新生產線,燎原廠我知道的,前一陣子他們出了燎原一號,后來又出了燎原一號,都是數控機床,比日本的還好,那不引進他們也進步啊。”
“我也覺得是,挺奇怪的,干嘛這么著急啊。而且,他什么態度啊,人家白廠
長是好好說明,他怎么能把人趕出去,還把資料都踩在腳底,他不應該是列數據進行說服嗎”
“不行,我好氣啊。”
“我也覺得,感覺他這人工作態度有問題,有點懷疑他了。”
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你們這都是感情用事,要是一個領導,已經決定的事情,千次百次的都說了,對方還是不配合,還跑到家里絮絮叨叨,把人孩子嚇壞了,誰不煩這就是看著這種冥頑不靈的老頑固真的生氣了才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