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張居正照常來給朱翊鈞上,依舊穿插著小故事講論語,不強求他背誦,而是理解其中道理。
朱翊鈞端端正正的坐在書案后面,聽得格外專注。
張居正清朗的聲音娓娓道來“春秋初期,諸侯并立。晉國地處中原,不斷兼并周邊小國,勢力逐漸強大。很快,晉國國君晉獻公欲攻打南面小國虢國。行軍須經另一小國虞國,晉獻公便以美玉和名馬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請求借道。”
“虢國與虞國本是同盟”
朱翊鈞打斷他,問“什么叫同盟”
張居正思忖片刻,用他聽得懂的方式解釋道,“互惠互助的好友。”
朱翊鈞點點頭,表示自己聽懂了。
張居正便接著往下講“虞國大夫宮之奇認為,兩國毗鄰,互相依靠,唇亡齒寒。”
“但虞公貪戀美玉和名馬,答應晉國借道。虢國弱小無緣,被晉國所滅。晉獻公返回途中,乘其不備發動突襲,輕而易舉滅了虞國。”
“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因而,君子以道義為先,小人以利益為重。”
“見利而先思義,不可見利忘義,乃是仁者所為。”
“”
張居正講完,看向朱翊鈞,小家伙兩只手捧著臉,不知在想什么。
“殿下,殿下”
窗外早已沒有了蟬鳴,秋風拂過枝葉,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細微的動靜就能讓他走神。
朱翊鈞眨了眨眼,絲毫沒有上課開小差被老師逮個正著的慌張“我在聽呢。”
看他那一臉懵懂的神情,張居正就不信他在聽。
“那殿下說說,虞國為何滅亡。”
朱翊鈞眼中滿是疑惑“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對。”
張居正問“哪里不對”
朱翊鈞咬了咬下唇“故事一開始,先生就說晉國地處中原,不斷兼并周邊的小國。”
他掰著手指頭說“虞國是小國,在晉國旁邊。”
說到這里,小家伙歪著頭“為什么晉國不打虞國,要借道去打虢國呢”
張居正看著他若有所思,他們今日講的是論語里仁,用這個故事引出一個道理虞公為美玉名馬所動,見利而忘義,拋棄盟友,非君子所為,最終導致國家滅亡。
所以,這故事是個精簡版,他省去了一部分內容。
“殿下,我們今日講的是”
“咿呀我知道了”朱翊鈞忽然興奮起來,一翻身站在了椅子上,“那個晉獻公,他是個騙子。”
今天學習的論語里仁早已經被他拋到了腦后,很顯然,朱翊鈞對這個故事本身更感興趣。
不知不覺,張居正已經繞過書案,來到朱翊鈞身旁,抬起手臂護住他。生怕他一激動,從椅子上摔下去。
“為什么說他是個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