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令叮囑道“陛下休息幾日就好了,期間切忌讓關節再勞累。否則,積勞成疾,那時再尋醫問藥也無濟于事了。”
鄧綏聽了,頷首道“朕知道了,勞你跑一趟。”
太醫令見皇太后神色如故,不知她聽進去,還是沒聽進去,又進一步勸道“陛下日理萬機,也要注意勞逸接合。你今日的手腕之疾,便是來自這里。臣請陛下在批閱奏表之際,多加休息。”
鄧綏聞言笑道“朕已知曉,以后會多加注意,太醫令多慮了。”
太醫令見皇太后展露笑顏,自己也情不自禁地笑起來道“是老臣多慮。陛下好生保養身體,老臣告退。”
太醫令走后,鄧綏轉頭看向坐在身下方的班昭,笑道“大家還請幫朕。”
班昭頷首應下,又道“陛下春秋正盛,不要仗著年輕胡來,要注意保養身體。不然,以后悔之晚矣。”
鄧綏聞言,面露憂心道“先帝棄我而去,皇帝沖幼,將社稷托付于朕。朕不能不以國家之憂為憂,戰戰兢兢,不敢有一絲懈怠,唯恐自己才淺德薄,無補國事,無益社稷。”
“朕早一刻批閱完奏章,百姓就早一刻免受弊政之苦,就早一刻沐浴皇恩。朕生病,尚有太醫看診,藥丞奉藥,宮女照料,但百姓呢唯有受疾病苦楚煎熬。”
“若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朕又何嗇己身”鄧綏的最后一句話雖然言辭溫和,但卻帶著不容拒絕的堅定。
班昭聽了,神情一怔,然后臉上流露出震驚、自豪以及欣慰的神情,道“大漢有陛下,實乃江山社稷之福。”
班昭被先帝請入宮中教導皇后嬪妃經書,并天文、算數。當時宮中皇后嬪妃忙于爭寵,唯有鄧綏勤奮好學,手不釋卷。
即便被立為皇后后,宮務繁忙,她也沒有停止學習。后來,先帝見她見解不俗,令她曉預政事。
如今鄧綏說出這樣一番話來,著實出乎班昭的預料,更讓班昭有一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自豪。
追著問自己問題的小姑娘已經長大,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一棵參天大樹。
鄧綏聽到班昭的夸贊之語,臉上反而露出窘迫之色,道“人能皆能巧言,如今朕尚未辦成一事。朕請大家且觀我后效,日后再論社稷福禍。”
班昭笑道“圣人垂拱而治,陛下有此心,萬事已成泰半。”
鄧綏欲言又止,這樣的表情在班昭看來是皇太后“羞澀”了。
其實,鄧綏是想要反駁班昭所言的“垂拱而治”。班昭是鄧綏的老師,但堪為鄧綏老師的不止班昭一人,還有先帝。
鄧綏曾跟先帝參預政事,對國家弊病,帝王權術有過了解。垂拱而治的圣人不適合現在的大漢,鄧綏如是認為,先帝也對垂拱而治嗤之以鼻,反而更信奉申韓之術。
鄧綏想要分辯,話到嘴邊卻覺得沒什么意義。未曾到達山頂,怎么能想象出一覽天下的浩然
言語就像思想探到外界的一只小小的觸角,就如同露在水面的冰山。相比于浩博的思想,言語顯得貧瘠而干癟。
“大家過譽了。”鄧綏最后說道。
鄧綏的手腕勞損,卻沒有妨害她處理政務的速度。她身邊有宮女翻頁,班昭代筆。
劉隆的日子優哉游哉,雪停之后,他本要恢復哭靈。但皇太后口諭,天氣寒冷,皇帝年幼體弱吹不得寒氣,仍使他在宮中修養,還由身邊的人代為哭靈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