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下詔褒獎眾人,賜給張顯家六十萬錢,除家中兩人為郎,賜嚴授、衛福、徐家各十萬錢,除一子為郎。1
郎,即是郎中。漢代出仕的途徑有任子為郎中。也就說,鄧綏的這道詔書不僅給予戰死的諸人撫恤金,還給其子安排了“編制內”的工作。
鄧綏擬完詔書,又下詔給烏桓校尉,命其嚴密監控鮮卑的情況,便宜從事。
漁陽的事情暫且處置完,鄧綏開始繼續處理郡國水災。這次水災面見之廣,損失之大,實屬罕見。
賑災的人早已派出去,只是鄧綏想起奏表上的“房屋田舍盡行漂沒”,心臟仿佛被狠狠攥住。
沒了房屋和田舍,百姓要怎么生活
鄧綏長嘆一聲,命人叫來鄭眾和蔡倫。鄧綏將精力放在處理國事上,宮中的大小事情都是這兩人掌管。
兩人進來行禮,只聽鄧綏吩咐道“今年三十七郡國遭受水災,百姓流離,朕惶懼難安。今日朕召兩位來,是要減太官、導官、尚方、內署諸服御珍膳靡麗難成之物2。另外,皇帝年幼也用不著上林苑的鷹犬,把這些都賣了。”
太官是掌管宮中膳食的機構,每年光供應宮中就要花費兩億錢。
導官是掌管御用和祭祀的米糧。“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想而知,這光兩項不知拋撒浪費了多少糧食。
尚方主管制造兵器和御用之物,之前江平找尚方令蔡倫給小皇帝做玩具。一個小小的嬰兒玩具材料不是金玉,就是珍木,由此可見尚方的花費之靡。
鄭眾和蔡倫素日謙卑謹慎,對皇太后這些命令自然應下,即便皇太后說的事情涉及到他們自身利益。
鄧綏又減了宮中的幾處用度。這宮中如今只有皇太后、皇帝并四位公主,主子不多,也不必鋪張浪費。
鄧綏給宮中來了一場“斷舍離”,減了用度,賣了用不上的東西,又放出一批奴婢為平民。
宮中精簡完,她又罷了郡國供奉的珍奇靡麗之物,減了天下郡國一大半的貢物。
鄭眾和蔡倫領命退下后,相視一眼,蔡倫道“先帝在時天災不斷,今年又逢大水災,不知未來如何,節儉好些好呀。”
鄭眾也點頭道“皇帝年幼,每頓連一枚雞子都吃不下,更不別提那些山珍海味,正好趁著現在節儉些。”
鄭眾說這話,頗有一種孩子小花費少,正好趁著這幾年,積攢些家底。
說到皇帝,鄭眾和蔡倫的心都懸起來,雙雙嘆了一口氣。小皇帝的病還沒有好。
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利益上,兩人都極力支持小皇帝。廢長立幼,皇太后是主謀,那他們兩人就是幫兇。
若小皇帝出了意外,皇太后肯定還會再次舍棄平原王劉勝,立留在京師府邸的清河王劉慶之子劉祜。
立劉祜,與鄭眾沒有什么干系,但蔡倫卻和劉祜的祖母宋貴人有一段公案。當年蔡倫奉竇皇后的命令逼迫劉祜的祖母和姨祖母雙雙服毒自殺。
想到此處,蔡倫搖頭嘆氣,心中祈禱上天保佑小皇帝平安無恙。
“咱們一起去探望皇帝陛下。”鄭眾建議,蔡倫立刻應允。
兩人來到前殿時,夜幕籠罩北宮,空氣中還帶著夏日的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