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連聲道“下臣帶了一些。路上下臣生病,就是靠喝這個喝好的。”
劉隆頷首“你取出一部分交給太醫令。”
“下臣遵命。”
劉隆終于在一堆盲盒中找到了能用上的東西,心情舒緩許多,神態悠閑地繼續看下面的種子。
高明急得喉嚨都冒火了,被寄予厚望的果子類種子全軍覆沒,甚至還有一個差點把他打翻,只有一個荼讓圣上稍微滿意。
只剩下最后一個匣子了,里面裝的是什么,他已經不記得了。高明內心已經不抱任何期望,他原先還想著“搏一搏,二百石變二千石”呢
與他同行的宮女伯姚據說受到皇太后的賞識,調到皇太后身邊做事,前途不可限量。其他的工匠和農人各有賞賜,或許只有他抱著冷窗苦雨過寒冬了。
高明面上強顏歡笑,認命地打開最后一個盒子,白白糯糯的一團。他想起了,這好像是一株奇花的種子。
這種花極為奇特,初開時是乳白色,然后慢慢變成深紅色,花謝之后結成桃狀的果,果子成熟炸裂,露出里面云朵似的白絮。
他本是拿它來填充上林苑的花園呢。
劉隆伸手拿起來白絮,輕柔暖和,一捏就癟了,然后又回彈。
劉隆笑著遞給江平,問道“朕記得平民百姓穿不起皮毛,就用木棉或者蘆葦填充在衣服里取暖。你看這個像不像木棉”
江平感受一下,回答道“圣上,確實有些像。木棉樹在北方長不成,北方的貧苦百姓多用蘆花填充冬衣被褥。”
劉隆頷首,轉頭問高明“畝產多少”
“這”機會來臨,高明卻一下子卡殼了,他本來是要花觀賞,沒想到圣上卻想著百姓冬衣。
他只好如實回道“下臣愚鈍,原是想要取花填充上林苑,沒想到這果卻有大造化,故而未曾統計產量。”
“這吉貝花一株能結十數個果,果裂之日,放眼望去就像天上的云朵落到了地上,軟軟白白的一片。”
劉隆聞言點頭“它叫吉貝花啊,嗯,產量尚可,植株密度應該不會太寬,倒是可以重點試一試能不能在北方栽培。若是能活
,百姓可免長冬寒苦。帶回來的種子足夠嗎如果不夠,恐怕要再去一趟南方。”
高明小聲道“大約帶回來幾百枚種子,不知夠不夠。”
劉隆想了想,道“你交給上林苑有經驗的農人讓他們試種,也把這吉貝花的習性仔細說給他們聽。若種子不夠,再派人去南方取。”
高明聽完,明白皇帝對吉貝花的看重,立馬道“下臣遵命。”
劉隆滿意地點頭,夸贊高明說“大漢地大物博,從中發現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有用之物,猶如大海撈針,難之又難。你能找到這些東西,可見你耗費了不少精力和心血,若吉貝花能解百姓之寒,你當首功。”
“朕念高令史你南行有功,擢你為尚書侍郎,賜絹三百匹,一萬錢。”
尚書令史官秩二百石,尚書侍郎官秩四百石。
高明升職加薪,又發獎金啦他激動地跪謝皇恩,像他們這些小吏升官很難的。
當初少府挑人去南方時,同僚們避之不及,但高明知道這是一個機遇。危險與機會并存,只要能活著回來,就能升官領賞,干得好還能在皇帝面前留名。
所以高明毅然決然地報了名,而他今天終于得到了回報。
升官發財,又給圣上留下吃苦耐勞獨具慧眼的好印象。
高明告退后,左腳剛踏出崇德殿,一個小寺人追上他,將一個漆盒塞到他懷里,笑著道“圣上說,高侍郎你的玩具忘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