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聽完,抬頭注視著劉隆,劉隆坦然回視。
鄧綏突然笑起來,伸手撫摸著劉隆的頭,笑問“我兒遠見卓識,難道是天上的神仙轉世能看過去未來”
劉隆默然,過了一會兒,道“不是。神仙來歷劫,也不會選擇大漢這個多災多難的地方。”只有他這個倒霉蛋過來了。
鄧綏突然有些想笑又有些想哭,生活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在飽受煎熬,怎么會有神仙來這里呢
“若有神仙轉世,最可能的是母后。”劉隆又加了一句。
鄧綏笑著搖頭,深吸一口氣,說“隆兒剛才所言,并非出自危言聳聽,確實有幾分道理。”
“造成隆兒口中局面,關鍵有兩點,一點是選官制度,一點是學識。征辟舉薦讓官吏互為援引結成黨派,手握權力;學識讓朝廷只能從這些人中選官。”
劉隆聞言點頭,母后確實抓住了重點。鄧綏抬頭看向劉隆,此時她完全將劉隆看作了成年人。
鄧綏雙手十指交握,往外拉了拉,道“這幾乎是一個死結啊。官吏在有學識的人中選拔,而有學識的人通常是官吏的宗親故舊。”
劉隆不認同母后的意見,說“母后,兒覺得死結不在這里。”
“那在哪里”
劉隆說“五經已經校驗印刷發往各郡國,上面有名家注釋,那些大世家不能再壟斷學識。咱們以后還會印律史、諸子百家、名家詞賦、天文算數等等。”
“把舉薦征辟變成實打實的考核,考核朝廷需要的技能,以文取人。只要通過初級考核,就能繼續往上考,直到獲取授官的資格。這些人完全靠自己能力考上來,不依賴某人舉薦或征辟,自然沒有利益關系。”
“但是”
劉隆的臉垮下來“大漢太窮啦,有錢有閑能讀書學經的還是這群人啊”
鄧綏聽著聽著,突然豁然開朗,原來如此,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打開死結,進入另一番天地。
鄧綏又笑起來,臉上露出意氣風發的神情,拍拍劉隆的肩膀,說“你還有母后呢。”
劉隆問“母后,你真能解開這個死結嗎”
鄧綏嘴角彎起“母后做不完,不是還有隆兒隆兒已經在繼續做了。”
劉隆此刻充滿了信心,但想到天災,又泄氣了“天災一天不到頭,這事就不能奏效。百姓有錢了,才能讀書習字啊。”
”慢慢來,不急,我做不到,有隆兒,隆兒做不到,還有隆兒的孩子。隆兒,你翻了年就十二歲,先帝十三歲時掖庭就開始選妃嬪了”
鄧綏感慨“隆兒長大了啊”
劉隆猝不及防地聽到催婚,頭皮發麻“不要,太早”鄧綏聞言,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