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孝廉要過來考試了。”想起這事,劉隆臉上忍不住露出微笑。
江平跟著笑起來道“我聽說,這些孝廉都是在郡國考核通過后才推舉上來的。不過他們再不敢推舉不學無術的人了,今年春上因為所舉非人罷免了不少郡國二千石。”
事關自己的前途命運,這些郡國二千石不得不打起精神甄選孝廉。選人不學無術罷官,選不上人也有處罰。
有些郡國二千石索性像朝廷一樣主持了一場考試,邀請郡國有名望且符合條件的人都過來參加考試。考試通過的就送去中央,不通過家世再好也不行。考試的難度參照今年尚書臺的復試。
至于郡國太守為什么不選擇初試難度當然是因為若只通過初試沒通過復試,不僅朝廷對他不滿意,就是郡國百姓也會埋怨他白白浪費了名額。
很多人都會有一種“我上我也行”的錯覺。太守將這些覺得“我也行”的人集合到一起,能過就當孝廉,不能過接著學繼續考。
太守們覺得自己聰明極了,做了一件不得罪人又聰明的事情。劉隆和鄧綏笑而不語。
想到地方出現的改變,劉隆的臉上露出笑容,突然想起一件事,對江平說“你去找負責售賣書籍的人,我想了解下各地書籍賣得如何”
江平領命而去,沒想到過來匯報事情的竟然是蔡倫。
蔡倫拜見劉隆后,劉隆驚訝地笑起來“怎么是你來了”
蔡倫溫和而不失親密地笑道“奴婢估摸這圣上要看這些東西,就提前準備了一些。”
劉隆頷首,笑著聽蔡倫說五經書籍在各地的售賣情況。
聽完,劉隆道“書籍的價格還是有些高。”
蔡倫道“紙張油墨的成本不低,即使不算雕版那部分,價格也不低。”
劉隆道“紙張可以選次一點的,油墨你再派人看能不能降低成本。哦,對了,紙張售賣如何”
蔡倫道“現在各郡都有能造紙的人,紙張的銷售不如以前。”
劉隆聞言反而笑起來“這是好事。當年府帑空竭,才用尚方局補充財源,尚方局本來就是服務宮廷的。現在紙張售價如何”
蔡倫道“圣上說的是。漱玉紙等高級紙張大約在每張是十錢以上,次一等的大約在八錢至二錢間,最便宜的紙張也是一錢兩張。”
一錢在京師買兩個胡餅,對于一般的人家而言還是過于昂貴了。讀書習字的人少,需求少,不能走薄利多銷,只能賣貴了。
“你們定時舉行一些優惠,折折售賣,哦,就是找個理由將書籍按原價的一半或者泰半價格售賣,或者允許士人抄錄。”劉隆道“尚方局售賣書籍,不是為了獲利,而是推廣教化。”
蔡倫頷首應下,心中琢磨起來利用孝廉考試這個由頭售賣起書籍來。
劉隆心中嘆道,還是缺讀書人啊。
唐朝時,世家之所以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寒族在政治領域崛起,逐漸頂替世家大族。
百姓是大漢統治的基石,但寒族卻是對付和頂替世家豪族的重要力量。只要寒族成氣候了,劉隆就能和豪族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