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隆疑惑“這次孝廉初試,他主持得井井有條,才能不錯,為什么到五十才入仕”
鄧綏搖頭道“聽說他年青時不愿意入仕。”
現在朝中人才十分缺乏,劉隆看到一個讀書習字略有才干的人就想著拉入朝廷當官,對于楊震這種想法十分不理解,也不支持。
“國家有難,士人不兼濟天下,怎么總想著獨善其身”劉隆喃喃自語道。要是他治下的人才多了,這些“隱士”以后肯定高攀不起他。
鄧綏臉上露出譏諷的笑意,道“一些人確實向往山林隱居的生活,但很多人都是待價而沽。”
劉隆想了一想,道“這里面有朝廷選官制度的原因,也有社會風氣的原因。”
士人的出仕渠道狹窄,又受制于長官。很多人對征辟的長官不滿意或職位不滿意,往往經營名聲,以期獲得更合適的官職。當然,也有很多人是故意征辟不就,名聲越大,收益越大。
鄧綏道“慢慢來,十年之內,此種情況必有改變。”
劉隆笑道“我期待母后口中那一天的實現。”說完,劉隆又十分惋惜楊震“五十歲出仕,即使身體再好,最多只能干二十多年。他最好的青春年華竟然白白荒廢了”
若楊震真人如其表,像虞詡王符等人往地方一放,不知道能造福多少百姓啊。經歷郡縣之后再來中央,這樣的大臣才真是大漢朝廷所需要的棟梁之才啊。
鄧綏想了想,笑道“馬女史的外祖摯恂是個大儒,馬校書郎曾跟隨摯恂學習。他也多次征辟不就,據說山水,不愛仕途。”
劉隆眼睛一亮,道“遺賢在野是朝廷之過。母后,我寫了一封信,托大舅父去請他如何”
鄧綏聞言,笑起來“大兄曾經也請過,但是人家不來,不過有了隆兒的書信,說不定這大儒就過來了。”
一旁安靜批改奏章的馬秋練聽到帝后提到外祖,想了想,突然出口道“陛下,圣上,我有一言,不值當講不當講。”
劉隆才恍然回神,原來馬女史今天值班呀,心中閃過尷尬,但很快就若無其事,抬頭看向馬女史等待她的回答。
馬秋練道“外祖待我最好,他常說他本性天然不受羈留,即便是圣上去書,只怕外祖也不會來,反而辜負圣上的美意。”
劉隆靈光一閃,道“不愛做官也沒關系,他有意教化百姓嗎昔年孔子有教無類,摯公能從孔子之跡嗎”
馬秋練這話她沒法接。
“我明日回去探探外祖口風。”馬秋練不確定道。
劉隆勉勵她道“女史若能做成,就是功德無量。”
星輝映川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