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余光掃了一下馬秋練,這外孫女身上多了一股沉穩干練從容自若的氣質,想必是在宮中鍛煉的。
想想也是,他這孫女身為皇太后的女史,每天見的不是三公九卿,就是皇帝太后,耳濡目染,自然成長迅速。
可惜,不是男兒。
摯恂想到這里,又在心中笑起來,若是男兒恐怕也不會有阿練今天這樣的成就。一得必有一失。
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在茅屋寒舍里吃了一頓簡單的飯菜。
飯后,摯恂將仆人都打發走,問馬秋練道“是誰讓你來找我的”
馬秋練鄭重地回答“太后提議,圣上親詔。”
摯恂伸手掌心對著馬秋練道“征辟的詔書呢”
馬秋練來時總覺得少了什么,現在想起來原來是忘了征辟的詔書啊,頓時臉上燒起來,十分尷尬。
屋內的人都驚訝地看著她,馬秋練強撐解釋道“圣上讓我先詢問外祖的意見。圣上說了,既然你不愿意出仕,他不強求。又說孔子有教無類,讓我問你可否愿意教授天下學子,朝廷一切,其他任你安排。”
摯恂是第一次聽到這樣另類的征辟,心中生起一股執拗。他是不愿意當官,難道朝廷不能做個樣子再征召一下以表禮賢下士
至于教書嘛
煩。
最聰明伶俐的學生已經成為他的女婿。
“不去。”摯恂言辭堅定道。
“外祖父”馬秋練拉長聲音撒嬌道。
摯恂看著馬秋練,道“朝廷連個禮賢下士的樣子都不愿意去做,我巴巴地去干什么。”
馬秋練聞言,先是一愣,然后失笑,惹得摯恂奇怪地看著他。
她忙道“外祖父,朝廷有意改革選官制度,這開辦學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讀書習字的人多了,大漢就能從中優中選優。”
摯恂聞言坐直身子,起了興趣問“孝廉考核有點用處,除了這個,朝廷還有其他的手段”
馬秋練點頭,道“朝廷有意將明經、明法、明算和武舉從特科變成制科,除武舉外,其他都是以文取人,而且將來可能都是士人隨意報考,取消郡國二千石推薦這一途徑。”
摯
恂聞言,心中一動,眼睛炯炯有神,又問“是太后有意,還是皇帝有意”
馬秋練道“太后和皇帝都有意,這事是皇帝提議,太后完善。”
摯恂倒吸一口氣,他年輕時四處游學,見了不少世家豪族的齷齪事,對于這些豪族他看不慣但又無力改變,憂悶之下歸隱南山獨善其身。
今日聽大外孫女一言,摯恂豁然開朗,早已平靜的心臟猛烈地跳動起來。
原來朝廷已經看到世家大族的弊端,原來朝廷已經開始做出挽救選官無疑是最佳的切入點。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摯恂心中一動,但對沒有朝廷的征辟詔書,仍然耿耿在懷,于是道“這圣上到是個明君。”
馬秋練見外祖語氣松動,連忙道“圣上確實是明君,躬行節儉,聰穎好學,目光長遠,陛下處理政務時經常還要問他的意見呢。
摯恂猛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問道“陛下與圣上關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