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和費宣雙雙嘆氣。外面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鄰郡的孝廉,邀兩人對答案。高費二人過去一看,大約幾十人,天南地北的都有,不得不佩服鄰郡孝廉的社交能力。
眾人有說錯十個的,有說錯十幾的,甚至還有一臉懊惱地說錯幾十個的。高景和費宣隨大流地說錯十幾個帖經,然后一臉疲憊焦慮地回來了。
“真羨慕邊郡那些不用參加考核的孝廉啊。”高景忍不住心生羨慕道。
費宣擺手道“還是算了,你又不是不知邊郡前些年被禍禍成什么樣子妻離子散,朝不保夕。”
高景一聽也是,道“外面草木萌發,咱們明日一起去踏青如何”
費宣笑起來“踏青是早了些,但出去轉轉也好。”來了之后一直呆在傳舍,簡直將人悶壞了。
雒陽是人煙阜盛之地,好好游覽一番才不負這次出來一趟。
次日一早,高景和費宣出了傳舍,相伴先去南北市。一路上,只見宅邸高起,樓閣亭臺若隱若現,華第之間又夾雜著雜亂的土黃色屋子。
費宣看到低矮的黃泥茅屋,臉上露出悵然的神色“沒想到雒陽這樣的大邑,竟然還有和東萊郡一樣的土屋”
高景順著費宣的目光看過去,道“是啊。京師連年水旱蝗,只怕這里的百姓生活也不易。”
他們青州受災的情況要遠輕于司隸。
兩人一路往前走,突然一處空地上圍滿了人。
“這是干什么”高景拉著費宣上前,只見一個小吏模樣的人對著紙喇叭大聲嘶吼“大家排隊領取賑濟糧,不排隊不給發,大家按坊里排隊”
高景拉住一人要問,那人趕忙拂開他的手,急道“我得去排隊。”說罷,急匆匆塞進坊里的隊伍。
高景一臉錯愕,想要上前查看,又被百姓擠到后面。他和費宣被人群推攘出來,灰頭土臉,只得走遠站在一邊。
待眾人排好隊后,高景和費宣這才發現剛才百姓圍住的地方垛著糧食。
“老翁,這是干什么”高景走到隊伍旁邊問一名老者。
老者看了眼高景的衣著打扮,道“朝廷念在去年水旱,給貧民賜了糧食。你們不是雒陽人吧。”
高景拱手道“我們來自東萊郡。朝廷是專給雒陽的,還是受災的郡縣都有”
老者聽到二人來自東萊郡,隨意了許多,道“我聽說去年受災的郡縣都有。家里現在揭不開鍋了,正好朝廷發的糧能續上。皇恩浩蕩,太后圣上英明。”
高景看著老者充滿希望的眼睛,突然一怔,回過
神來和一臉感慨的費宣離開此地。
“國家連年歲旱蝗震,又逢兵戈,至今未有大亂,全賴陛下和圣上仁善。”高景嘆息,費宣也跟著感慨。
兩人繼續往前來到南市,剛一踏入就感受到里面熱鬧的氣息,各種叫賣聲不絕于耳,行人摩肩接踵。
商品琳瑯滿目,令二人目不暇接。只可惜他們買書已經花了大部分身家,現在身上幾乎沒了錢,若想要回到東萊郡,只怕還要舉債。
想到此處,高景下意識地捂緊錢袋,心中默念,看過即是擁有。
“石蜜石蜜,上好的石蜜,從合浦郡運來的石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