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瘟疫造成的損失并不比水旱蝗震等自然災害要小,它造成傷害持續的時間比自然災害更長。
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大漢這些年因為救助及時,疫病造成的影響并不大,因而沒有被朝廷重視。
然而,這次會稽大疫來勢洶洶,闔門皆染,戶戶有喪,就連太守都不幸染病,纏綿病榻,奄奄一息。
劉隆即位以來雖沒有遇到大疫,但朝中對于瘟疫極為重視。
兩漢之際,綠林義軍差點因為大疫就散了。光武年間,匈奴分裂為南北,也與人畜疫相關。
太仆道“會稽大疫,想必是陰陽失調,陰盛陽衰而致”
太尉馬英打斷太仆的話“春夏之交,寒暑錯位,人易得病,且會稽處在瘴癘之地,疾瘧橫行。當今要務是派太醫循行醫藥,賑濟百姓,以安人心。”
太常楊震轉頭問太醫令,道“太醫令可知會稽的大疫是什么病癥”
太醫令額頭出了一層冷汗,道“未見病人,下臣不敢妄下結論,但依奏表所言約莫像下利和瘧疾的癥狀。”
楊震聞言一驚,一種疫病已是難纏,怎么還是兩種病癥齊發
鄧綏緩聲道“會稽太守病重,現如今誰主管政務”
尚書令回道“馬太守征辟都水謁者馬臻為五官掾,又征辟當地賢者周興為長史,現在政務由馬臻和周興共同主管。”
鄧綏聞言沉吟,道“前者尚書仆射左雄調查都水謁者馬臻一案,查明沈遠乃是誣告。馬臻筑湖修提,灌溉萬頃良田,于朝廷有功。有功當賞,現擢馬臻為會稽代太守。”
“再派光祿大夫與太醫前往會稽巡視疫疾,為百姓醫藥飯食。死于疫病者,朝廷出棺木錢財埋葬。”
鄧綏的目光落在馬英身上,道“馬公負責協調朝中醫藥錢帛,務必以生民為重。”
太尉馬英恭敬道“下臣謹遵陛下口諭。”
鄧綏又看向太醫令,道“太醫令,你從署中選出擅長治療疫病的太醫前往會稽,醫藥器物任其調用。”
劉隆道“人命貴重,有逾千金。太醫要慎重對待疫病,若有人阻礙疫病防治,不論任何緣由,太醫須堅定拒絕。若有人強行阻攔,依法論罪。”
大漢重視孝道和宗族,難免有人愚昧無知隱藏染疫的親人,導致疫病擴散。
太醫令神色一凜,道“下臣領命。”
事情定下來,鄧綏讓眾人散去,和劉隆說起來大漢歷次疫病來。
聽完,劉隆心中感慨,這疫病對大漢的傷害遠比他想象中還要厲害。
鄧綏道“瘟疫無情,對待士庶貴賤、賢與不肖皆一視同仁,便是天潢貴胄也不能幸免。隆兒,對待疫病萬不可掉以輕心。”
劉隆鄭重地點點頭,他在前世對于疫病造成的損失可是深有體會。
鄧綏見劉隆真正記在心中,才停了這個話題,讓劉隆回去上學,自己獨自憂心。
劉隆出了后殿,走在游廊上,內心憂慮。太醫令說的下利和瘧疾在前世已經不是什么致死疾病,然而在大漢幾乎要靠病人自己硬熬。
被譽為醫圣的張仲景還未出生,太醫令開出的湯藥劉隆有時都懷疑有沒有用處。
燥熱的夏風吹在臉上,讓劉隆更加心煩意亂。
疫病傳染病
劉隆突然對江平道“常言道,病從口入。疫病傳染多通過飛沫傳播,你找人用棉絮縫制遮面,服帖口鼻,不能迂闊。弄好就送過來,不必精美。”
“再去蔡侯那里取來水晶鏡,就說給太醫觀察病灶用。”
江平應了正要吩咐下去,劉隆又叫住他道“你再把太醫令或者去會稽的太醫請來,我有事囑咐他們。”
江平連連應了,劉隆去了前殿等候太醫令和太醫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