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恩完,太醫令想起一事,道“前者尚方局送來水晶鏡極為好用,小臣有幾個想法想要請尚方局幫忙,還請圣上示下。”
劉隆聞言,想起前世看到的一句話“骨科的盡頭是鉗工”,醫者還需要許多輔助用具。
于是,他贊同道“朕讓小黃門傳口諭到尚方局,讓他們協助你們。不管金銀水晶,只要有用盡可去用,切忌不可浪費。”
說完,劉隆又惋惜一聲,道“可惜張師傅在南邊沒有回來,他對于器具的研究頗有心得。蔡侯的動手研究能力都不錯,只是他事情太多。”
太醫令忙道“小臣聽聞張帝師與蔡侯均授課教徒,名師出高徒,想必那些徒弟也各個不錯。”
劉隆點頭道“你說的有些道理。你是伺候過孝章帝的老臣,老成持重,醫術精湛,朕把醫事交給你,自然放心。萬望你放開手腳去做,有什么難處,與少府、朕與母后說就是。”太醫令連忙稱是。
吩咐完太醫令,劉隆繼續看賬冊,這些數字里面包含著整個國家的運營,需要用心去看去揣摩。
鄧綏也看到了太醫令上奏的報告,看完傳給曹豐生等幾人。
曹豐生看完嘆道“婦人不易,竟然到了如此地步。”生育對于女子而言簡直就是鬼門關。
馬秋練心有余悸,拍拍胸口,道“幸好我不曾想過
成親。”
曹豐生轉頭安慰她道“未必人人如此,我聽聞年長些身體健康的女子更容易產子。你剔除年幼的和年長的,剩下的婦人多是平安產子。”
鄧綏道“曹女史,你負責協調女醫的事情,有什么不決的,直接向我稟告。”
曹豐生正色道“謹遵陛下圣諭。”
說罷,曹豐生臉上又露出笑容,道“沒想到圣上竟然關注這些內容。書上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圣上有如此想法舉動,怕是因陛下及他人,可見陛下純孝之心。”
馬秋練也跟著道“我還聽人說圣上要張榜召來像義妁那樣的名醫侍奉陛下呢。”
鄧綏見曹豐生和馬秋練都在夸贊皇帝的孝心,臉上忍不住露出欣慰的笑容,道“圣上這孩子心思細膩。”
曹豐生感慨道“這是陛下教得好。”
馬秋練真心實意道“也唯有陛下這樣心懷百姓的人能教出圣上這樣的皇帝。我觀圣上有孝文帝遺風。”
鄧綏笑著推辭道“圣上年幼,還要多教導呢。”
說到子嗣,鄧綏想起曹馬二人跟隨自己多年,雖然歲時賞賜不缺,但無常制,她想要恩蔭二人子孫。只是曹女史尚可,馬秋練不想成親,一時間鄧綏有些為難。
鄧綏在與劉隆散步時,說到這個事情。她這個兒子想法天馬行空,甚至有些駭人,但綜合一下,還是能拿來用的。
“這有何難”劉隆果不其然道“母后給她們封官就好了。”
鄧綏沉吟道“女子封爵有古例,但封官卻無舊例。”
“豈能事事循古”
“不循古只怕不長久。”
劉隆聽了這話,想起被稱為巾幗宰相的上官婉兒,她的品級走的是后宮嬪妃序列,思索半天,始終想不到良策。
他唯一想到的能讓女官長久存在的辦法,就是讓女官依附母儀天下的皇后太后。
“母后開了府,在府內設置女官即可。既無古制,何不從母后起”劉隆說道。
鄧綏聞言,沉吟道“可以一試。”
鄧綏記在心中,次日封曹豐生為長樂尚書,品秩六百石,馬秋練為長樂尚書仆射,品秩四百石,樊閻耿均為長樂尚書郎,品秩三百石,幾人統稱女史,輔佐長樂宮太后處理事務,模仿尚書臺的建制。
朝臣知道后,雖然覺得不合古制,但這是長樂宮的事情,不容易干涉,只好捏著鼻子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