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先是得了風寒將近半月才好,本以為預測日食能讓大家再次看到他閃耀的才華。
然而,地震在日食消散后立即發生,引發不少異議,甚至有極端者還要張衡以死謝罪天下。
流年不利
張衡被人請到德陽殿,就見小皇帝匆忙起身,眼睛里閃著水光,握住自己的手。
“國人愚昧,歸罪張師,是朕之過啊”
張衡聞言一愣,惴惴不安驀地變成熱血沸騰,他反握住劉隆的手,搖頭道“此非圣上之罪,流俗之言何必在意下臣一點都沒放在心上。”
劉隆搖頭道“朕為萬民之主,牧民天下,教化百姓。而如今百姓將虛無之罪加諸張師,這就是朕的罪過啊。”
張衡一臉正色道“下臣從不在意這些。”
自從地震發生后,張衡幾乎面臨千夫所指的處境,日夜難安,心中憂懼。日食與地震結合的巧合甚至讓張衡他自己都恍恍惚惚。
如今見到皇帝言語神色,依然信任自己,頓覺輕松,更加堅定對天文的追求。
時人愚昧,將無法理解的事情歸于神靈,而他張衡就是不信就是敬鬼神而遠之的人。
劉隆攜張衡坐下,安慰起張衡,免得因流言心灰意冷,讓他知道這大漢還是有人支撐他的,懂他的。
兩人說著就聊起摯恂主辦的郡國學校。劉隆憤憤道“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已經無可救藥,下一代倒是還能挽救。以后歲科考試都要加算數。”
“這個好”張衡贊道。
他和張衡吐槽起不懂數學的官吏“那些官吏連簡單地計算戶口都不懂,依賴佐吏。這些小吏大都是地方豪右出身,偽造數據,將令長玩弄于手掌之中。”
劉隆驚訝道“大漢的官吏竟然還有這樣的人”劉隆說完,竟然覺得出現這樣的人是合理的,未改制察舉前,郡國舉薦的孝廉簡直一言難盡。
但是
看看大漢今年就知道了,兩次地震、一次旱災、一次大疫、一次兵禍,實在沒有家底折騰吏治,只能依靠監察稍加緩解。
劉隆想畢嘆氣,最后道“慢慢來,終于一天大漢會變得清明。”
張衡的話語勾起皇帝的無奈和喪氣,他忙勸道“圣上年紀尚輕,這些事情要慢慢來。”
兩人說完話,劉隆囑咐張衡從明日起開始恢復教學,又賞賜了他一百匹帛,安慰張衡受驚的心靈,同時向他人表明皇帝的態度。
這讓不少人心里發酸,羨慕帝師的待遇。鄧綏對于這樣的無稽之談也置之不理,重臣緘默,民間的喧囂無人理會,臨近新年,又漸漸歸于平靜。
劉隆說到做到,下午就召來摯恂,商議在郡國的教學中加入算數。
劉隆甚至考慮繼續改革明經、明算和明法的考試內容,變成基礎綜合卷和專業卷結合的模式。
但是摯恂阻止了他,道“圣上啊,慢慢來吧,要求越高,達到人越少啊。我這學校剛開一年,你也不想明經明算明法比孝廉還難吧。”
劉隆沉吟半天,道“暫時可以不考,但不能不學。”
“行行行,圣上既然說了,那就一定辦。”大冷天,摯恂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星輝映川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p>